第681章 推动科技发展的,正是田舟这样的犟种

类别:历史小说 作者:生产队的驴③字数:1756更新时间:25/01/15 14:21:50
第681章 推动科技发展的,正是田舟这样的犟种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人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下子将纺纱机的效率提高了八倍。
  他做出的纺纱机供不应求,畅销各地,在纺织行业声名鹊起。
  财富、名声、地位,以往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全都朝他奔赴而来。
  在这个节骨眼上,却发生了一件让他非常郁闷的事情。
  某天晚上,上百名织工闯进了詹姆斯的家中。
  工人们大声怒斥珍妮纺纱机给他们造成的损失——纱线价格不断下跌、用了没几年的旧机器被淘汰、每个人需要比之前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养活家人。
  愤怒烧毁了工人的理智,他们把詹姆斯家中所有的纺织机、未完工的半成品、原材料全部付之一炬。
  让你害人的机器见鬼去吧!
  詹姆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血化为乌有,全家在夜色中狼狈地被赶出了镇子。
  然而这并不能阻止他的决心和进步的步伐。
  五年之后,珍妮纺纱机的效率比初级版本又提高了十倍,让无数纺纱为生的家庭作坊破产。
  田舟是个木讷的性子,也不会察言观色。
  他早先想不通为何金娘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差,还以为自己年纪大了又不善言辞,故而不讨人喜欢。
  而今听到对方道明缘由,又一副委屈得要哭出来的样子,顿时心生惭愧。
  “金娘你先不要急,先喝口茶。”
  “田师兄怎么跟你说的?”
  陈庆给两位功臣添上茶水,温言安抚。
  “田少府本领傲人,小女子心服口服。”
  金娘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眼泪忍不住溢出眼眶。
  “他先用水力代替了手摇纺轮,如此就可以让人腾出一只手来。”
  “如果两台机器并排摆放,一人便可抵之前两人。”
  “小女子欣喜至极,原本以为如此便妥了。”
  “可田少府说还不够,大河之力无穷无尽,转动两只纺轮算什么本事?”
  “没几日,田少府就造出了五轮、八轮的纺纱机。”
  “可惜麻料粗疏不一,极易从中断折。”
  “除非织工在旁不断接续,可一个人的两只眼睛一双手,如何看顾得来?”
  “田少府却还不死心。”
  金娘幽怨地瞪了田舟一眼。
  这可真是她遇到过最犟的犟种。
  从来都不听人劝的。
  如果按照折中的方案,一人看三台纺纱机,比之前效率提升三倍,这还不行吗?
  陈庆望着田舟尴尬的样子,忍不住发笑。
  初相识时,他就发现对方是个狂热的机械神教教徒。
  刚接触水力没多久,就想着造出一整套的水力自动化设备。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脑海里本能地就会想着怎么用机械去解决,甚至短短时间就能勾画出机械原理,设计出草图。
  大概科学文明的发展,就是如田舟这般的人在推进吧。
  “田师兄,你解决纱线断折的问题了没有?”
  陈庆心平气和地问道。
  田舟恭敬地回答:“下官不敢辜负侯爷托付,仿制了水泥研磨的双筒碾压结构,外间加了一层钉板,做了一套梳麻机出来。”
  “将麻料投入其中,钉板来回撕扯挤压,能将麻料梳得又匀又顺。”
  “下方接上一截旋转的细管,麻料即可变成蓬松的一长条。”
  “以此来纺纱,断折大大减少。”
  “一人看顾三西十条纱线也绰绰有余。”
  “无非多了道工序,多耗费些水力。”
  “可水力又是不花钱的,梳麻机坚固耐用,一次添置,至少受益三五年。”
  金娘气鼓鼓的,看都不想看田舟一眼。
  陈庆哑然失笑。
  工科生的逻辑性可真够强的!
  纱线易断麻料的问题增加梳麻工序、提高初纺麻料质量试制机械
  别问费多少工夫,也别问有多大难度。
  只要它从原理上来讲是可行的,无非是多动手、多动脑的问题。
  妥协?
  不存在的!
  陈庆向金娘投去安慰的眼神。
  你别跟他这样的人一般见识。
  他的脑回路和正常人不一样。
  “还有织布机。”
  “起先田少府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能让飞梭往复来回的机器。”
  金娘模仿着织布的动作,手里好像拿着个木梭。
  “小女子说,要不然便由人来做,其他步骤由水力来代替即可。”
  “如此也省了不少力气,熟练之后织布比以往快上许多。”
  “可田少府偏偏不允。”
  她一说起田舟的所作所为,恨得咬牙切齿。
  陈庆笑眯眯地问:“田师兄,飞梭你解决了?”
  “嗯。”
  田舟提起自己的得意事,兴奋地眉梢飞扬:“此事足足困扰了下官一个多月,为难处在于——怎么做一只精巧的手,把梭子放出去再拿回来。”
  “既不能体积太大,又要灵巧耐用。”
  “师兄们帮忙想了许久,都未得其法。”
  “首到某天晚上下官回城时,偶然看到河边有人吸取铁砂,立时茅塞顿开。”
  “还用得着什么手!”
  “首接把木梭换成铁梭,用磁石把它吸回来不就得了嘛!”
  陈庆嘴角勾起:“又做成了是吧?”
  田舟激动地连连点头:“下官试了几个晚上,就把飞梭做出来了。”
  “往复循环,从无失手。”
  “只要纱线不绝,水力不尽,下官的织布机就可以源源不断纺织布匹。”
  “大人,内务府又添一大进项!”
  金娘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
  她实在拿田舟这样的人没办法。
  又犟,本事又大。
  非要逼得织工都没了活路才行吗?
  陈庆好奇地问:“试过纺纱机和织布机的产量了没?”
  田舟底气十足地说:“织布机还未试过,不过纺纱机能日产麻线一百余斤!水力充足还可以产得更多。”
  “人手纺线每日不过才三五斤,足足多了几十倍!”
  陈庆站起来郑重地向对方作揖:“田师兄,太子殿下日日挂念的‘人人有衣穿’,终于要实现了。”
  “无论再过多少年,天下苍生都会记得你的功绩。”
  “金娘,织工的饭碗,可比不过百姓的衣食呀!”
  “孰重孰轻,孰大孰小,你难道不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