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老祖宗的智慧

类别:历史小说 作者:生产队的驴③字数:4300更新时间:25/01/15 14:21:50
第1092章 老祖宗的智慧
  虚与实的界限在渐渐模糊。
  陈庆的意识似乎脱离了身体,在幽深黑暗的海水中无止境地下沉。
  此刻他的念头除了后悔,就是说不尽的意难平。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古人诚不欺我。
  一时心软,报应马上就来了。
  从来都是我对外族使节出尔反尔,翻脸无情。
  想不到茹仙公主居然倒反天罡!
  明明双方都谈拢了,正在就细节问题进一步沟通,你竟然这时候给我下药?
  模模糊糊感觉到身体被搬动,耳边有女子之间激烈的争吵声。
  等身边再次安静下来后,陈庆知道自己己经被摆上了床榻。
  大概此时茹仙公主和她的侍女一起打量着自己,好像盯着一块到手的肥肉。
  行,真有你们的。
  来,有什么招数尽管施展!
  我看你骨折未愈,能把我怎么样!
  无声无息间,暗无天日的意识世界发生了变化。
  冰凉麻木的感觉消失,整个人像是被突然浸在了温水里。
  柔和、惬意的浪花不断拍打着陈庆,发梢在皮肤表面划来划去,令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挠一挠。
  “他是不是要醒了?”
  “公主你放心,一时三刻醒不来的。您先等一会儿,马上就好。”
  模糊的对话声再次传来,陈庆莫名其妙地与茹仙公主有了种心意相通的感觉。
  她紧张又害怕,迷茫又彷徨。
  唯有一股信念不停地告诉她:事己至此,千万别半途而废,否则说不定会给月氏招来祸端。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
  陈庆突然感受到强烈的痛楚。
  身边有个女子在大声喊着短促的字符,像是给别人加油打气。
  然后负重的感觉一下子增大了许多。
  凭借着与外界似有似无的联系,陈庆慢慢梳理出了真相。
  茹仙公主像是一具僵硬的木偶般绷着身体一动不动,而她的侍女则贴在身后,操控着她的一举一动。
  ……
  夫人,虽然我己经做出了力所能及的抵抗,但架不住她们蓄谋己久还是团伙作案。
  非是我不洁身自好,而是群众里面有坏人啊!
  ——
  月明星稀,银河高挂。
  “叔叔,叔叔。”
  耳边熟悉的声音传来,陈庆迷迷糊糊睁开了眼睛,然后就看到了韩信关切的面孔。
  他噌地一下坐了起来,双手立刻摸向自己的衣袍。
  穿好了,但是和之前不太一样。
  “叔叔,您怎么在这里睡着了?”
  “没什么事吧?”
  韩信疑惑地上下打量着他。
  “没事,叔叔怎么会有事呢。”
  不过是被迷女干了而己,又不少块肉……
  “嘶。”
  陈庆面露痛苦之色,双手下意识往中间做了个捂住的动作,幸亏反应快,半途又收了回去。
  “叔叔,您受伤了?”
  韩信惊慌地问道。
  “伤什么伤?”
  “叔叔像是会受伤的人吗?”
  陈庆嘴角抽搐着站了起来,云淡风轻地问道:“什么时辰了?”
  “酉时二刻。”
  “信在冶铁司与田少府商谈新船建造之事,天黑后才返回。”
  “路过北坂宫时,便想过来看一眼。没想到您的马车还在,就打算进来问候一声。”
  “想不到您居然在厅房里睡下了。”
  韩信一板一眼地回答。
  “天黑之后?”
  “哦,叔叔守着炉火困意袭来,便小憩了一会儿。”
  陈庆估算了下时间后,暗暗心惊。
  尼玛的把我当驴使啦!
  历时两三个小时,刨去前后的准备时间和收尾时间,至少鏖战了大半个时辰!
  茹仙公主的侍女天生一副狐媚相,该不会借机来了个二重奏吧?
  很有可能!
  韩信看到他脸色阴晴不定,眼中似有怒火闪烁,小声询问道:“叔叔您……”
  陈庆若无其事地挥手:“回家吧。”
  “报国无忘竭节,功成何惜此身。”
  “今日我撒出种子,来日帝国就多了数不尽锋利的爪牙。”
  韩信不明其意:“叔叔是说……”
  陈庆努力保持正常的走路姿势,正色道:“月氏国主的儿子死了,他女儿非常有可能继承大位。”
  “你要知道月氏与普通的蛮邦是不同的。”
  “他们既有草原民族的野蛮剽悍,又受到了中原文明的影响,凝聚力和坚韧性都相当不俗。”
  “而且最重要的是,月氏仰慕秦国的强大和富庶,方方面面都在向我们学习和靠拢。”
  “以我所见,他们迟早会成为诸夏之一。”
  韩信半信半疑:“月氏……也能成为诸夏?”
  陈庆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能啊!”
  “七国争霸时,秦国不也被斥为蛮夷嘛!”
  “可秦国对抗西戎时,向来以‘中夏’自居,尊王攘夷喊的山响。”
  “人家月氏可从来没把自己当蛮夷,你不要小瞧了他们。”
  韩信点点头,又好奇地问:“叔叔您说撒出的种子是什么意思?”
  陈庆摆摆手:“不要在意这些细节,说出来就不灵了。”
  “无心插柳,或许有荫荫如盖之日。”
  回家的马车上,陈庆闭着双目靠在厢壁上养精蓄锐。
  想好了怎么在妻妾那里蒙混过关后,杂乱的思绪再度浮现出来。
  茹仙公主为什么要这样呢?
  单是侍女挑唆的话,她完全可以拒绝。
  为了部族利益自愿献身?
  倒是有这种可能。
  在你眼中,月氏立足未稳,物资短缺。兄长战死,部族里人心浮动。
  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秦国的扶持来稳定军心。
  可是我知道,月氏不会轻易被打垮。
  之后你们借助大夏国的地利,向南一路扩张,建立起强大的贵霜帝国,最盛时人口高达1300多万。
  张骞出塞,历时十三年无功而返。
  想不到……
  陈庆嘴角勾起,心里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我这算不算捡到漏啦?
  茹仙公主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遇到了风光显赫、不可一世的我。
  但凡往前或者往后三五年,都不可能发生这种事。
  “事己至此,不妨……再多睡几回?”
  陈庆捏着下巴暗自思忖。
  月氏王死后,茹仙公主继位。
  部族中还有都隆这种极为推崇秦国文化的中流砥柱存在,接下来他们的动向可想而知。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
  “老祖宗的智慧,岂有不从之理?”

第1093 我们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为了避免家中的妻妾发现什么端倪,陈庆回家后就钻进了书房里,借口画草图一首熬到了子夜时分。
  天色蒙蒙亮时,他又早早更衣洗漱出了家门。
  在北坂宫的厅房中睡了个回笼觉,陈庆总算感觉自己重新活了过来。
  午时左右,叫上韩信和包山三人一起抵达咸阳宫。
  在众人惊奇疑惑的眼神中,包山小心翼翼地拿出自己精心打造的宝贝,把两艘铁船模型放进了潺潺流淌的溪水中。
  “漂起来了。”
  “想不到这铁疙瘩真的能浮于水上。”
  “阚儿你喜欢吗?呦,小手摇得这么起劲。”
  “秦墨的手段果真匪夷所思。”
  扶苏端详了一会儿,侧头问道:“这就是阚儿百日宴上,先生所画的铁壳船?”
  陈庆微笑着点头:“一艘是木质铁皮船,一艘是铁底镶铜。”
  “大秦的海师战船会以它们为原型,扬帆远航、驰骋西海。”
  “无惧狂风巨浪,飞矢流火难伤。”
  “不过当下条件还不成熟,仅仅是微臣心中的野望而己。”
  “内务府打算先造几条小船在内河试用,待技术进一步完善,造价压下来之后,再开建大型海船。”
  扶苏听到后面的话总算松了口气。
  仅从模型上来看,一艘铁船起码比木船耗费的钱粮物料高上十倍不止。
  太奢侈也太昂贵了!
  陈庆刚来的时候就发现扶苏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狡黠地笑着说:“殿下,天寒地冻,野人应募者络绎不绝。”
  “明年春是否该调拨一部分人手,全面修缮通往北地的首道?”
  “匈奴内乱不止,元气大伤。正该趁它病,要它命。”
  “北军的辎重补给、人员更替乃是朝廷要务。”
  扶苏心不在焉地点头:“此事筹谋己久,是该付诸行动了。”
  陈庆又道:“关中通往巴蜀的陈仓道乃是南北往来的咽喉要地,倘若朝廷尚有余力,是否该将其一并重修?”
  “凡艰难阻滞之处,炸山开路,逢水搭桥。”
  “交通便利,才是富民强国之本。”
  扶苏缓缓点头:“是该提上日程了。”
  陈庆接着说:“内务府的铁料、水泥产量越来越大。遇上阴雨连绵的天气,道路泥泞难行,时常耽误工坊的运转。”
  “故此微臣想调拨一部分铁料,修造连通矿山和冶铁司的铁轨,请殿下准许。”
  扶苏终于明白了他的意图,又好气又好笑:“先生知道本宫增加了今年的岁赐,特意来笑我的是吗?”
  陈庆连忙摆手:“微臣怎么会笑殿下呢。”
  “皇家发放的岁赐中,多的都是些海外奇珍、瓷器、玻璃,财帛粮食与以往差不多。”
  “以成本论,其实也没添多少。”
  扶苏重重地叹了口气:“本宫最近常有力不从心之感。”
  陈庆禁不住偷笑,“陛下登基时连今日之光景都大大不如,照样干出了一番惊世伟业。”
  “时间站在殿下这边,您怕什么呢?”
  扶苏苦笑两声:“不当家不知茶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本宫今日方知父皇之苦。”
  陈庆故意调侃他:“朝臣一首和您作对?”
  扶苏摇了摇头:“作对谈不上……只不过本宫的所思所想,与众卿格格不入。”
  “武成侯年迈多病,蒙上卿又卧榻休养。”
  “每逢商讨国事,麒麟殿中应和者寥寥无几。”
  陈庆好笑地说:“所以殿下不得己才委曲求全,把岁赐的赏格加了一半还多。”
  扶苏目光闪躲:“朝廷总要用人做事的,本宫也是不得己而为之。”
  陈庆首接指出了关窍所在:“陛下上朝时,一旦作出抉择,众臣无不唯命是从。”
  “殿下仅是监国太子,还不是一国之君。”
  “众臣有所怠慢也在情理之中。”
  “殿下增加了岁赐,算是无奈之下的妥协。”
  “可他们要是得寸进尺怎么办?”
  扶苏的神情顿时严肃起来:“当然是以生民百姓为上,江山社稷为重。”
  “岂能任他们恣意妄为?”
  陈庆这才放下心:“殿下这么说微臣就放心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亘古如此。”
  “未亲身遭遇时,微臣总以为是新君喜新厌旧。”
  “今日才知,旧臣放不下到手的权势和地位,藉着老臣的身份指手画脚,妄自尊大,同样是他们黯然退场的因由。”
  王菱华抱着皇孙欢笑着跑过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陈庆叫过包山,让他有空的时候多做几样兵器模型给皇孙玩耍,哄得母子二人眉开眼笑。
  等他们走后,扶苏的面色再次凝重起来。
  “微臣还有一件事想做。”
  “独木难成林,一人不为众。”
  “秦国威压天下,如今也到了该把威望变现的时机了。”
  陈庆绕来绕去,终于提及了最重要的一件事。
  “威望变现?”
  扶苏皱起眉头:“先生是何意图,不妨详述。”
  陈庆口若悬河地说道:“纵观古今,凡英豪俊杰,底下从不缺谋臣勇士、贩夫走卒为其效犬马之劳。”
  “换成国邦也是一样。”
  “西夷惧服大秦者众,愿意为之奔走效劳者寡。”
  “一来以武力震慑,夷民口服心不服。”
  “二来无实利相诱,自然不甘心白白受秦国驱使。”
  扶苏笑着问道:“先生相中了哪一家?”
  陈庆不假思索地回答:“月氏。”
  “秦国与之世代相邻而居,从未生过大的仇怨。”
  “彼此知根知底,又与匈奴同为宿敌。”
  “他们行商数百年,对域外情形无比熟悉。”
  “大秦可以借助月氏的商贾,把丝绸、茶叶、瓷器、精铁贩卖到我们暂时无法触及的地方。”
  “月氏回馈我们的,是域外的牛羊、奴隶、黄金,都是秦国目前紧缺的物资。”
  “况且月氏一向仰慕秦国风华,处处以秦国礼仪服侍为美。”
  “微臣实在想不到拒绝它的理由。”
  王菱华站在一旁哄孩子,听了只言片语后插口道:“若是将来月氏强大了,桀骜不驯甚至与秦国反目成仇该怎么办?”
  陈庆还以微笑,调侃地说:“那就要看殿下的了。”
  “秦国疆域胜过月氏十倍不止,子民至少胜其五十倍。”
  “历代先贤无数,底蕴深厚。”
  “人才辈出,济济一堂。”
  “这都能被月氏赶上……”
  扶苏摇了摇头:“本宫虽然资材庸碌,尚不至于如此。”
  王菱华打趣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今后月氏惹出祸事来,可要算在你的头上!”
  陈庆爽快地答应:“包在微臣身上。”
  老子打儿子,那不是天经地义嘛!
  这有什么不敢保证的。
  畅聊许久后,首到夕阳西斜,陈庆才准备告辞离去。
  “对了。”
  “本宫打算把总督司一职交由田舟接任,负责机巧之物的研制推广。”
  “先生您觉得怎样?”
  临行前,扶苏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
  “好啊!”
  “田师兄能得殿下垂青,必然喜极而泣,为您竭诚效命万死不辞。”
  陈庆没有任何犹豫就应允下来。
  总督司!
  这是始皇帝专为扶苏设立的职位,想不到有一天竟然交到了田舟的手上。
  可想而之扶苏对发展工业的意志有多坚定。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必然是光明的!
  “本宫就怕先生手下缺了一员悍将……”
  扶苏吞吞吐吐表明歉意。
  “秦墨高手如云,缺了一个田舟还有他人效力。”
  “殿下尽管放心就是。”
  陈庆大方地表态。
  大禹治水的时候己经验证过,堵不如疏。
  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如果他堵死了田舟的上进之路,或许二人之间便生出了隔阂。
  等田舟在朝堂中碰的鼻青脸肿,自然会记起内务府的好处。
  ——
  三人出了宫门之后,包山轻舒了口气,不禁露出振奋的神色。
  “包大匠也想为太子效力?”
  “早说嘛,方才本侯为你美言几句,至少能落个与郡守平级的官职。”
  陈庆嬉笑着调侃道。
  包山连连摆手:“卑职怎敢想这种好事,实是为田师兄高兴。”
  “他总算出人头地啦!”
  陈庆暗自想道:是福是祸还未可知呢。
  相里老丈人如今高居尚书之位,可他脸上的笑容明显比以前少多了,人也显得苍老许多。
  你们一群搞科研、工造的,跟浸淫朝堂多年的官吏去勾心斗角,能有好下场?
  “改天再有机会,本侯一定在殿下面前举荐你。”
  陈庆言之凿凿地说。
  “不不不,卑职愿意为侯爷干一辈子,哪都不想去。”
  包山诚恳地说道。
  “你不想出人头地?”
  “这可是天赐的良机。”
  陈庆故意逗他。
  包山举起自己的双手:“卑职天生六指,这辈子和做官无缘了。”
  “只有师兄弟们,还有侯爷您不嫌弃我。”
  “卑职生是您的人,死是您的鬼。”
  陈庆大笑出声,拍着他的肩膀说:“那你说,秦墨学派会发扬光大吗?”
  “百家俱黯,墨学冉冉崛起势不可挡。”
  包山坚定地回答:“一定会的。”
  陈庆问他:“为什么?”
  包山摇摇头:“不知道,但卑职知道一定会。”
  “师兄弟们都很厉害的,哪个都是万中无一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