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徐师的要求,白衍的允诺。
类别:
历史小说
作者:
下雨我带刀字数:5096更新时间:25/01/15 14:22:25
第一百九十八章:徐师的要求,白衍的允诺。
白氏院子内。
正当所有人都被三道急令给震惊之时,远处房廊下,两个少年身影,已经快速走来。
直到这时候,其他士族之人,方才第一次亲眼见到,那个头戴爵弁的少年。
这一刻。
别说那些士族男子、老者,就是其他十余名少女,美眸看着那名少年,都满是惊讶。
一名名少女互相对视一眼,眼中满是好奇。
因为这与她们印象之中,血战沙场的白衍,很不一样,至少应该牛高马大才是。
看着那单薄清秀的少年,很难想象少年居然是个习武、并且手握铁骑大军的人。
“王上为何这时候,急召白衍离开?”
“对啊,的确有些奇怪,如此急召,实在少见!”
“也不知道咸阳,发生什么事情。”
院子之中,一些士族男子,互相小声的谈论,言语之中皆是好奇那白衍为何会被急召离开。
在大多数人心里,都隐约猜测,这绝非什么好事。
若是好事,为何会是急召,要知道不管是王上倚重的大将,亦或者朝堂内的重臣,都少有急召,更别说一个年纪轻轻的白衍。
不过眼下在白氏,这些猜测,没人会说出来罢了。
正当众人各怀心思之时。
院子内。
在众人的注视下,白衍来到铁骑将领面前。
“吾是白衍!”
白衍对着铁骑将士拱手。
这时候,白衍也很纳闷,不明白为何会有铁骑过来找他,而且这般火急火燎的从咸阳赶来,事情似乎并不简单。
咸阳城内有昌平君芈启,面对想这种突发的情况,白衍也是心里有些警惕。
谁也不知道,下一次昌平君芈启,又会找到什么机会下手。
“左庶长,王上急令,命你即刻赶回咸阳,不得有误。”
铁骑将领看到白衍后,拱手说道,随后把三道急令交给白衍。
有这三道急令在,不仅仅是白衍本人。
在回咸阳的途中,官道、关卡、王宫守卫,不管有任何事情,全都不得耽误半分,否则就是违抗王命。
“急令?”
听到铁骑将领的话,白衍也是心头一惊。
王上下急令?
带着疑惑,白衍接过诏令后,打开看了起来,发现除去急召之外,并没有其他内容。
莫非是马镫?
想到这里,白衍收起诏令。
“白衍谨遵王命!”
白衍对着铁骑将领说道,随后转头,看向白仲、白裕、白岩。
“王上诏令,我先回咸阳。”
白衍说道。
如今还尚未知晓,王上会突然急令他赶回咸阳,不管是不是因为马镫的事情,眼下他都不可能再呆在白氏。
如此以来,其他前来白氏的宾客,则全都要白氏接待。
酒宴,他很可能也不能在场。
“去吧,王命耽误不得!”
白裕对着白衍说道。
白裕也有很多话想问,但眼下,白裕更清楚,王上已经下三道急令,如今白衍不得耽搁半分,必须立刻动身赶回咸阳。
白衍点点头,对着白仲等人拱手之后,又对着一众德高望重的老者拱手点头,示意失陪,随后在其他男子、少女的注视下,转身跟着铁骑将领朝着府邸外走去。
白仲身旁的白君竹,站在原地,美眸看着那个从众人之中,离开的少年。
这一刻,心里有多乱,只有她自己知道。
“诸位一路辛劳,府内已经备好美食”
伴随着少年与铁骑将士离开,白仲突然开口笑着说道,目光扫视众人一眼,安抚前来白氏的宾客。
一旁的白伯、白岩等人,也纷纷一起笑起来,转身与熟识的人交谈。
此刻白仲等人,也都隐约有些担心。
毕竟这急召一事,本就少有,更不知道是好是怀。
眼下当务之急是先安抚好一众宾客,待士族离去后,再商议对策。
“好!”
“走走!”
听到白仲等人的话,一众宾客自然不会不识趣,三三两两互相笑起来,识趣的不再谈论白衍的事情。
毕竟白氏除去白衍之外,还有白裕,虽说白裕中毒在家养伤,但只要还没死,就依旧是一位将爵的将军。
气氛再次欢快起来。
似乎谁没有在意方才那件事,或者说就是有话,也会离开白氏再聊。
在众多少女之中,白映雪站在原地,此刻的她对于那少年离开,忍不住转头,看向长姐。
白映雪清楚,原本在父亲、祖父的设想中,是打算在士族离去后,就对白衍提出联姻一事。
但眼下那少年突然离开。
也就意味着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府邸外。
白衍手持秦剑走出府邸的时候,业已经备好马车。
平阳城靠近雍城,处于雍城与咸阳之间,而雍城,乃是王室宗亲、宗族所在的地方,故而在雍城与咸阳的这条官道上,道路十分平缓,坐马车与骑马差别不大。
不过让白衍意外的是,徐师也在马车内。
“你不留在白氏?”
白衍进入马车后,看到徐师,有些疑惑。
原本白衍是打算,让徐师先留在白氏,待白裕好了之后,再跟随白裕一起回咸阳。
徐师摇摇头。
“将军,药白裕将军已经喝下,体内的毒已经慢慢去除,徐师留在白氏无益,今日有咸阳士族前来白氏,将军不在,徐师独自留下,有些害怕。”
徐师低着头,有些心虚。
若是白衍在这里,即使有任何情况发生,即使曾经见过她的士族男子听到她的名字,她都不怕,因为她相信白衍会挡住一切。
但若是只留下她一个人在白氏,她却担心,被熟人知晓。
“好!那与我一起回咸阳。”
白衍看着徐师,没有说什么。
既然徐师说白裕没事,想跟着一起回咸阳,白衍自然不会拒绝,若是有问题,大不了再带徐师来一趟白氏。
“出发!”
白衍伸手掀开马车内的小窗布帘,对着车外开口下令道。
伴随着马车开始微微颤抖,车轱辘的声音响起,坐在马车内的白衍,徐师两人,都感觉到马车开始快速移动。
安静的马车内。
白衍转头看着低头的徐师。
“如今叔父毒已经开始好转,你想要什么?”
白衍开口问道,当初在他便答应过徐师,只要能治好白裕的毒,他就答应徐师一个要求。
而且徐师之所以当初不顾性命,也要把身份说出来,显然一定是有求于他。
昨晚因为饮酒,没机会问。
眼下刚好有机会。
“徐师想要将军,帮我杀两个人。”
徐师听到白衍的话,俏脸抬起,看向白衍,随后有不敢直视。
“徐夫人?”
白衍问道。
当初得知徐师来历之后,如今听到徐师想让他帮忙杀人,他第一反应便是那个把她母亲赶出家门的徐夫人。
在白衍眼里,若非是那徐夫人把这徐师与其生母赶出家门,徐师生母不会死,徐师也不会落魄至如今在酒楼弹筝为生。
“不是徐夫人,是其长子徐辰,次子徐根。”
徐师轻声说道。
白衍听着徐师的话,这时候已经隐约感觉到,很可能当初徐师的母亲并非是被赶出徐家这般简单。
或者说,徐师的生父之死,也有蹊跷。
但猜测归猜测,徐师不说,白衍也不想问。
“好!我会想办法,三年内,把这两人的人头,放在伱面前。”
白衍看向徐师。
三年,这是白衍给徐师的保证,当初徐师在吕府,没有开口祈求吕府的人,除去没有筹码之外,最重要的是徐师应该也清楚,徐家在邯郸。
身在秦国,想杀铸剑世家的徐家人,没那么容易。
虽说伐赵在即,但白衍也不敢保证,破赵之时,徐家会不会躲起来。
“谢将军!”
徐师听到白衍的话,抬起红润的双眼,满是感激的看向白衍。
想起母亲,对于徐师来说,若是能让那两人死,别说三年,就是十年,她也愿意等。
前提是,只要白衍不骗她。
(本章完)
第一百九十八章:入宫单独面见嬴政
咸阳城。
乘坐马车,白衍回到咸阳城的时候,也已经快要接近落日。
因为有数十名铁骑将士的护送,马车进入咸阳之后,一路上、不管是行人、商贾,亦或者士族、权贵的马车,全都纷纷让路。
能在咸阳城内,有数十名铁骑护送马车,只要不瞎,一看就知道绝对不能得罪这辆马车。
马车内。
白衍掀开车帘,一路颠簸而来,看着终于回到咸阳,也是松口气,随后放下车帘。
过了许久,马车终于抵达王宫。
王宫大门外。
提前骑马赶回咸阳的业,早已等候多时,见到白衍的马车抵达,连忙拿着从府邸带来的官服,交给白衍。
铁骑将领进入王宫内复命,其他铁骑将士则守在马车四周。
马车内,白衍把最外面的衣服脱下来,交给徐师,取而代之的则是穿上带有条纹的官服。
徐师俏脸有些微红,以前一直弹筝的她,也是第一次见到男子当着她的面换衣服,当双手接过一件带着体温的衣服后,有些不知所措。
因为母亲是齐人,从小教她的便是齐国的礼仪,在男女方面,不像秦国这般开放。
徐师也清楚,幸好面前的将军不在意,否则做侍女,这点她明显做不好。
“你现在这里等着。”
已经穿上带有条纹官服的白衍,对着徐师嘱咐道。
看到徐师点头,白衍转身走下马车。
正当白衍即将来到宫门的时候,就看到王宫大门内,一名宦官十分着急的走来。
“左庶长,王上已经在书房,快随我进去!”
宦官来到宫门,还礼之后,气喘吁吁的对着白衍说道。
白衍点点头,连忙跟着宦官进入王宫。
与上一次来王宫不同,上一次来到王宫的时候,不过日出不久,百官还在上朝。
如今再次来到王宫,百官早已离开。
一路上,跟着宦官很快来到百步阶梯,顺着百步阶梯上去后,进入宫殿,在静悄悄的宫殿中,白衍便被宦官带到另一处偏殿。
白衍环顾四周,还记得上一次昌平君芈启离开的时候,便是跟着宦官,朝着这个方向走。
走了许久。
白衍终于跟着宦官,来到一个宫殿,方才进去,就看到两边的墙壁上,点满烛灯,一眼望去,数百盏烛灯把过道照得一片明亮。
“白将军,退鞋!”
顺着过道走去,来到一个木房前,宦官轻声对着白衍说道,声音很小很小。
白衍点点头,随后把脚上的鞋子退下,露出裹着白布的脚。
看着房门缓缓被推开。
白衍这时候,也终于看到,秦王嬴政的书房,要远比他想象之中,要更大许多。
“白将军,王上在里面等着将军。”
宦官示意白衍进去。
白衍点点头,随后进入书房,巨大的书房之中,曾经白裕的整个书房,不过这里的一半还小,巨大的梁柱竖立左右,四周的墙壁皆是精美的条纹,墙壁上数不清的突出木块,放着一盏盏烛灯。
再进去一些,书房内的地板上,一块巨大的齐国地图,放在木板上,数百块木制的小马车,分布其中。
白衍一眼就看得,就是这张巨大的地图,上面详细的标注出整个秦国的兵力部署。
见到这些。
白衍感觉心跳加速,毕竟这可是与整个秦国有关的地方。
再进去,便是一道巨大的布帘裹在两边,最里面一个个木架上,放置着数不清的竹简,一卷卷竹简上,似乎还挂着一个个木牌。
也就在这时候,白衍看到左边最深处,一个巨大的木桌上,跪坐在木桌后阅读竹简的嬴政。
白衍连忙低头上前。
“白衍,拜见王上!”
白衍上前后,连忙对着秦王嬴政,拱手打礼。
伴随着安静的气氛,心中忐忑,下一刻就听到木桌方向传来声音。
“不必多礼!”
一句话。
让白衍心中松口气,至少这时候,白衍已经确定,急召并非是出什么大事。
抬起头,白衍看到秦王嬴政依旧在看着竹简。
白衍没有着急,而是耐心等待着。
当初高奴城百废待兴,所有杂事一涌而来,白衍知道事物多的时候,到底有多忙,白衍更是听说,嬴政每日都要检阅两石竹简方才休息。
两石,换算斤的话,是一百二十斤!
耐心的低着头,静静等待着,许久后,听到收起竹简发出清脆的响声,白衍方才抬起头。
这时候,嬴政把方才批阅好的竹简,放在一旁,抬头看向白衍。
“白衍,冯去疾书信给寡人,说你曾在上郡,猜测寡人要伐赵?”
嬴政面无表情,目光直勾勾的看着白衍。
与朝堂之时,那略带笑意的模样,完全是两个模样。
伴随着话音落下,清楚面前的嬴政,乃是秦国君王,白衍心里一跳,背后浮现一股冷汗。
“回王上,是!”
白衍没有丝毫犹豫,拱手承认。
冯去疾已经书信说出这件事,眼下犹豫,就是傻子。
“为何?”
嬴政继续问道。
“回王上,此前白衍曾让冯郡守过目马镫、马掌钉一事,冯郡守曾问白衍,此二物可否以铜代替,白衍言马掌钉不可,后见冯郡守面色为难,便有此猜测。”
白衍对着嬴政拱手说道。
说真的,那时候在白衍眼里,说出猜测根本没什么,其一不过是自己的猜测,其二便是知道冯去疾日后乃是秦国丞相,其为人可以亲近,故而说出来,于己有利。
若是当初知晓今日会有此一问,白衍死都不会多嘴。
要知道,面前开口询问的人,可是秦国君王,秦王嬴政,秦国所有大人物手中的权利,皆来自于他。
“就这些?”
嬴政听到白衍的话,开口说道。
缓缓起身,去到一个木架上,从上面取下一卷竹简,缓缓打开。
“赵国时逢干旱,白衍感觉,乃是灭赵最佳时机,此战不管沙场身负如何,就以国而言,赵国都必输。”
白衍硬着头皮,再次开口说道:“特别是,韩国灭,楚国若想驰援粮草援赵,也要途径魏国,而韩国已经灭亡之后,魏国不敢给楚国让道,再往齐国,楚国粮草损耗过重。”
嬴政听着听着,饶有惊叹的转头,看着名叫白衍的少年。
“你与寡人说过,伱乃是齐国百姓之子,名叫衍。”
嬴政走过来,看向白衍说道。
要知道,方才那番话与简介,根本不是一个百姓之子,能够说得出来的,就是朝堂内,抛开一些重臣,也没几个人能说出这番话。
“回王上,白衍的确没有隐瞒王上。”
白衍对着秦王嬴政说道。
看着秦王嬴政愈发疑惑的目光,白衍知道,若是不说出来,嬴政真的会对他起疑。
于是白衍把自己的经历,缓缓说出来,告诉秦王嬴政,当初他当殓尸人的时候,在埋葬田瑾的时候,田瑾没有死透,并且一直苟活三年,也教了他三年,要求就是报仇。
白衍不担心嬴政会派人去查,因为他把瑾公如何死,仇人如何陷害他,并且一些隐晦的事情,全都说出来。
这些嬴政都可以查到,剩下的就会知道他没有说谎。
“田瑾!”
秦王嬴政呢喃着这个名字,看向白衍的目光中,闪过一抹古怪。
表情一闪而逝,随后嬴政没有再纠结田瑾一事。
“白衍,此前你所说的马掌钉与马镫,寡人已经见过,寡人问你,你可有想过,此二物若是给赵国得到,或者是匈奴、月氏,于我秦国,会是何等后果?”
秦王嬴政话题一转,看着白衍问道。
这两件东西,在体会过后,嬴政立刻意识到其重要程度。
但同样的,嬴政更清楚这东西若是被李牧得到,会是何等后果。
故而立刻急令白衍赶回咸阳。
想要知晓,上郡还有何人,知晓这两物,白衍有没有控制住人。
书房内。
听到嬴政的话,白衍闻言,心里松口气,方才嬴政给他的压力,可想而知,幸好此前在高奴死战,以及表明身份,证明自己绝无二心。
“王上,此二物乃是白衍,为灭赵所准备,至于月氏与匈奴,此前高奴一战,白衍曾离间月氏与匈奴,月氏撤退前杀死万余匈奴人,此事过后,匈奴、月氏世仇加深,我秦国可加以利用。”
白衍对着秦王嬴政开口说道。
比起月氏与匈奴,灭赵才是如今秦国最重要的事情,以匈奴与月氏的深仇大恨,不说马镫难以得到,就是有马镫,也绝不敢轻易南下。
毕竟不管是月氏,还是匈奴,在如此血仇之下,谁都不会放心对方。
待秦国灭掉赵国,匈奴与月氏,可蚕食灭之。
而且在白衍心中,马镫或强,但最强的,还是马槊,只要灭掉赵国,就有足够的矿石,铸造马槊,前提是秦王嬴政舍得。
不过白衍已经做好规划,并且准备好,等到那个合适的时机,再开口。
“所以当初匈奴南下,你便想好这些,利用匈奴,牵制月氏?”
嬴政问道。
看着白衍,嬴政感叹,果然他与隗壮、王绾、尉缭等人猜测没错。
“回王上,白衍此前打算,是用月氏,牵制匈奴。”
白衍拱手回答道。
白衍的话,让嬴政有些意外,当初白衍那些马车,可都是去匈奴。
“王上,匈奴与我秦国较远,若是与匈奴合盟,月氏弱,则匈奴强,匈奴王庭远离秦国,疆域辽阔不易伐之,日后若有马镫,定会成为秦国大患。”
白衍把此前的打算,缓缓说出来:“故而白衍觉得,月氏近,由月氏弱匈奴,待匈奴将灭之时,再利用匈奴,一举歼灭月氏,两举兼得!”
一番话。
让嬴政忍不住诧异连连,对于眼前的少年,是愈加感兴趣起来。
这一刻嬴政终于知道,为何这少年能让孟於,都赞不绝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