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袁绍入瓮,刘协谋冀州

类别:历史小说 作者:爱吃麻辣猪蹄字数:3484更新时间:25/01/15 14:23:29
第198章 袁绍入瓮,刘协谋冀州
  七月初八。
  距离邺城六七十里外的曲梁。
  此时夜已深,已至丑时,但曲梁太守府内依然灯火通明。
  议事堂中。
  河北四庭一柱当中的“一柱”韩猛。
  先登营的主帅麴义。
  曾经和曹操、袁绍齐名的“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琼。
  以及沮授。
  全都从河间郡赶来,齐聚于此。
  为了夺回邺城,袁绍此番可谓是出动了半数精锐,只留下颜良、蒋奇、田丰等人坐镇河间。
  袁绍扫了一眼堂内的众多猛将,见所有人都到齐了,便直接说道:“今日申时,逆子袁熙将会假传天子诏令,召张辽入宫。”
  “张辽一入宫门,邺城的四道城门都将落下。”
  “尔等稍后趁着夜色领兵赶至邺城北郊,藏兵山林之中。届时只要收到城门封锁的消息,便趁着张辽一万大军群龙无首之时,引兵从北门杀入邺城,接管邺城。”
  “至于具体如何行动,一切听从公与之令。”
  之前从刘协的密信当中得知袁熙谋杀张辽的计划之后,袁绍又与崔琰确认了一遍,并从崔琰那里得知了更详细的计划——
  袁熙在伏杀张辽之后,便会立即前往张辽大军驻扎的营地,假传天子诏令,接管张辽的一万大军。
  所以,他决定做螳螂捕蝉后的黄雀。
  趁着这个天赐良机重新夺回邺城!
  “主公。”
  麴义听完后,开口问道:“虽然张辽的大军群龙无首,但邺城固若金汤,仅仅一万五千兵马,我等如何能攻破?”
  袁绍微微一笑,道:“北门的守将,乃崔琰之弟崔林,自会为尔等大开城门。”
  麴义闻言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拱手道:“末将领命!”
  韩猛和淳于琼,也齐齐拱手领命。
  为了抓住这个机会重返邺城,袁绍调动了麾下三员大将以及一万五千人马。
  更是不惜命袁谭率大军支援河间,填补兵力空缺,以防公孙瓒趁机卷土重来。
  “主公,其中是否有诈?”沮授眉头紧皱,事到临头,他隐隐有些觉得太过顺利、太过巧合。
  袁绍略微不满的看了眼沮授,如此良机,怎能错过!
  沮授哪里都好,就是太过多疑了。
  “公与且安心,崔琰出自清河崔氏,自身又有才能,岂会真心投靠袁熙?况且,当初让他留在邺城以做内应,本就是你和元皓的主意。”
  “更何况眼下的机会的确难得,值得冒险。若是错过了,以后想要夺回邺城,那就难上加难了。”
  沮授松开了眉头,也觉得自己想多了。
  清河崔氏,是冀州大族,不会这么没眼力见,让崔琰背叛袁绍而投靠袁熙。
  而且以眼下的局势来看,袁熙和张辽水火不容。若有人做局,此人只能是邺城的天子。
  可他何德何能,能让崔琰和袁熙同时归附?
  袁绍见沮授不说话,继续说道道:“曲梁一万人马,馆陶五千人马,总共一万五千人马,其中更有一千先登营锐士。
  即便其中有诈,大军撤退便是。邺城并无骑兵,我等要撤,谁人能留?”
  沮授轻轻点头,袁绍说的没错。
  以韩猛、麴义之骁勇,又有一万五千大军,一旦见势不妙,完全可以安然撤离。
  只要退至曲梁和馆陶,邺城那些兵马也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心中的顾虑,也慢慢消散。
  袁绍接着又交代了一番,而后眼中浮现出深沉的杀机和恨意,沉声道:“今夜,定要诛杀那逆子袁熙!夺回邺城!”
  “诺!!”
  所有人齐齐抱拳。
  不久后,韩猛、麴义和琼于淳三员猛将,外加沮授这个监军,领着大军星夜赶赴邺城北郊。
  ……
  清晨,易城。
  公孙瓒收到探子加急送来的情报,脸上满是惊喜。
  他激动的握住贾诩的手,说道:“文和料事如神啊,袁绍果真调兵离开河间,并且调走了一万五千人马!”
  “此时他正与我打得不可开交,居然还会做出如此蠢事,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他之前听闻贾诩说袁绍会抽兵离开,本来还不信,但事实却完全如贾诩所说的那样,准确得令人发指。
  不愧是差点计杀了曹操和袁绍的存在!
  贾诩不着痕迹的抽出双手,轻轻摇晃着羽扇,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说道:“只是顺势推演得到的结果罢了。”
  “邺城对袁绍太过重要,失去邺城,他在冀州的根基便不稳。不过袁绍虽愚蠢,他麾下的谋士可不蠢。”
  “如果我所料不错,袁谭必引兵支援河间。”
  “易侯可趁着袁谭抵达之前,再度发兵河间,不惜一切代价攻占河间全郡。只要夺取河间郡,便能彻底在冀州站稳脚跟,届时袁绍再想要夺回来就是千难万难。”
  他自然不会说是天子设局引诱袁绍。
  反正公孙瓒也看不穿。
  公孙瓒在心中琢磨了一阵,认为这的确是个天赐良机,直接拍案而起,大吼道:“如此良机,我必取河间!
  “传我军令,整顿大军!”
  贾诩见此一幕,顿时笑眯了眼。
  “袁绍若舍弃邺城,陛下短时间内难以拿下冀州。可他竟然调遣一万五千人马前往邺城。此战过后,大半个冀州都将为陛下所有。”
  “如若公孙瓒能不计代价与袁绍血拼到底,拖住袁谭来援的大军,那青州也可图谋一番。”
  ……
  午时,邺城,南郊营地。
  中军营帐当中,刘协端坐主位。
  张辽,黄忠,太史慈,张郃,高览五员大将,以及郭嘉,位列两侧。
  此时账内众人正吃着午膳。
  刘协尝了口酒水,忍不住砸了咂嘴,他还是喝不惯这个年代的酒,等日后有空得让甄氏的人把蒸馏酒给搞出来。
  放下酒樽,刘协看向众人,问道:“一切可安排周全,没有什么纰漏之处吧?此战事关重大,不可大意。”
  “回禀陛下。”
  张辽闻声出列,抱拳回答道:“一切都已经安排周全,只等袁贼大军入瓮,只不过……”
  刘协皱眉道:“怎么了,有何问题?”
  张辽犹豫再三,还是咬牙说道:“陛下万乘之躯,以身做饵引诱敌军实在太危险了,陛下还是在宫中等待最为妥当。”
  今天刘协亲自坐镇中军,引诱敌军来抢夺,可谓是以身犯险,便是张辽再怎么身经百战,也不由得感到紧张。
  他何时带着天子打过仗啊?
  “文远此言差矣。”
  刘协摇了摇头,神色一片肃然,“而今天下未定,山河尚未一统,朕注定如世祖光武皇帝那般,做一位马上天子。”
  “更何况诸卿为了江山社稷在战场厮杀、舍生忘死,朕又岂能当无胆鼠辈、蜷缩于皇宫之中?”
  “此外,有子义贴身保护,定能护朕周全。”
  做戏就要做全套,既然已经为袁绍设了局,就得让他坚信崔琰在信中所言。
  按照计划,张辽必须得在袁绍探子的亲眼目睹之下进入皇宫,邺城的四道城门,也得在张辽入宫的那一刻落下。
  而刘协本人则是最后一道保险。
  倘若袁绍还不上当,他就要在城外现身、以身做饵,到时候也顾不得计划穿不穿帮了,只要对方大军看到他现身,必然会不顾一切前来抢夺。
  因为只要抢到了他这位天子,那就和拿下邺城没有区别!
  众人闻言心中顿生敬意。
  陛下果真有光武皇帝之风的。
  “陛下放心!”
  太史慈眼神一凛,铿锵有力的说道:“若教陛下伤了一根毫毛,臣愿提头受死!”
  张辽也知道他的劝说无用,好在太史慈的武力,再加上军中有黄忠在,倒是让他稍稍宽心。
  紧接着,郭嘉又与众人详细述说了一遍需要注意的事项过后,便让张郃高览二人,回到羽林卫驻扎之所在,静待时机。
  两人心中都十分兴奋。
  今天,就是羽林卫再度扬威天下之日!
  一鸣而天下惊!
  ……
  未时三刻,袁熙进入皇宫,随后有宦官手捧圣旨,自皇宫而出,从南门而出。
  申时一刻,宦官至张辽大军营地,不久后张辽带了两名亲卫离开军营,随宦官一同从南门进入邺城。
  申时二刻,邺城四道城门毫无征兆的全部落下。
  ……
  邺城城外,一处山林当中。
  沮授仔细看着探子送来的消息,上面所说的一切都与崔琰在信中所言没有出入,全部都对得上。
  “但为何……我心中总是不安呢?”
  沮授眉头紧皱,神色有些异样。
  尽管这一切都毫无问题,可是他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令他难以放下心来。
  “监军,快下令吧!”
  麴义抬头看了看天色、又估算了一下时间后,略有焦急的说道:“时间已经差不多了,要是再迟些、等到袁熙拿着天子诏令去了张辽大营,一切就都晚了!”
  韩猛也催促道:“监军,还等什么啊,机会难得,我等当立刻从北门进城。即便有诈,大不了直接退去曲梁便是!”
  一旁的淳于琼,同样等待沮授发号施令,虽然没说什么,但臭着的脸色已经表明了他的心情。
  他已经要忍不住骂沮授了。
  沮授沉吟许久,终于不再犹豫,看向淳于琼,“淳于将军,你先行带一小队人马前往北城门,查探情况。”
  若有诈,损失的只是淳于琼一小队人马。
  “真是怯懦!”
  淳于琼闻言很是鄙夷地看了沮授一眼,虽然心中不耐,但奈何军令如山,还是下去点了一百人,直奔邺城北门而去。
  ……
  南郊营地,中军营帐。
  刘协和郭嘉正静静地等待消息。
  申时三刻,一名斥候进入账内禀报:“陛下,有一股百人小队,此刻正往北城门而去!”
  刘协和郭嘉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有喜色。
  上钩了!
  郭嘉笑道:“这领兵之人倒是足够谨慎……不过没什么用处,无论他派遣百人小队先行试探,还是选择相信崔琰、让直接大军入城,都将中计!”
  他们不知道领兵之人是袁绍还是谁。
  但网已经铺开了,有邺城这个诱人的饵放在网里,就不怕对方不上钩。
  无论对方选择试探还是不试探,只要最后大军露头,就没有回转的余地。
  来的兵马少,那就全歼。
  来的兵马多,那就给予迎头痛击,尽可能的消灭袁绍的兵力。
  除非袁绍一次性派十万大军压境,否则不可能讨得了好。
  “很好!”
  刘协猛地站起身来,一挥袖袍,眼中精光闪闪,下令道:“传令黄忠、张郃,大军随时待命!”
  传令官应诺,急忙去传达刘协的军令。
  ……
  夏昼极长。
  虽然已至申时,但天色仍然未黑,如血的残阳挂在天际,向大地投下一道道灿烂的余晖。
  淳于琼领着一百轻骑来到邺城北门外,顿时吸引了城墙上众多守军士兵们的注意力,纷纷弯弓搭箭。
  “谁!”
  淳于琼躲在几名亲卫后面,警惕地看着城墙上的守军,开口道:“吾乃上将淳于琼,崔主簿何在!”
  听闻此言,崔林很快就在城墙上露头了,满脸惊喜道:“淳于将军,你们可算是来了……不过怎么只有这么点人?”
  他心中疑惑,城外仅仅只有一百骑兵而已,和说好的一万大军不符啊,莫非是他们发现了什么。
  见有人接应,淳于琼总算是放下心来,说道:“大军还藏于山林,本将军先过来探探情况,城内如何了?”
  “情况不妙!”崔林心中一动,故意焦急的说道:“袁熙已经杀了张辽!淳于将军快快去通知大军入城,我为伱们打开城门,可千万别贻误了战机!”
  “什么?”
  淳于琼登时大惊,忍不住骂道:“都怪沮授那个怯懦的鼠辈!让他早点出兵他不听,探探探,探个屁!”
  “我派人回去传消息就行,你快开城门!先放本将军入城!”
  崔林眼中闪过一丝杀机,连连点头:“好,我这就开城门,淳于将军快快进来!”
  伴随着机璜转动声,北门缓缓打开。
  淳于琼大喜,急不可耐地领着一百轻骑策马而入,他要先去皇宫杀了袁熙,顺便擒获天子,获得首功!
  城门洞幽深无比,如同一张黑暗巨口。
  将进入其中的所有人都彻底吞没。
  残阳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