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华夏第一天才学生

类别:都市小说 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字数:5144更新时间:25/01/15 14:28:34
第262章 华夏第一天才学生
  “不懂就问,《平面国》看完了。完全不像是一个高中生能写出来的作品。类似的科普还有吗?”
  逼乎和豆瓣上面都出现了类似的提问。
  是的,顾陆本就是处于T2梯队的讨论度,再加上还有余心姚推波助澜。
  那效果绝对不是一加一可以形容,绝对是一减一,变成T0梯队的热度。
  直接把以前没什么人关注的科普带来了很多关注。
  《和平面国差不多的两三本科普作品》《光论科普的话“平面国”只能排第三,榜首和第二是……》《二十一世纪科普排名》等等帖子。
  归根结底,是热度的扩散了,不单单是让自己飞升。
  《平面国》面世一周,销量就非常夸张的就来到46万。
  如此夸张的销量,当下只有青春疼痛文学有一战之力。
  关键是……青春疼痛,销量就那么一波。比如首月五十万,一年破百万,实际上半年后书籍的销量基本就是停滞的。
  但《平面国》经得起推敲和研究,看起来后劲十足!
  当然未来的事也只能预测,说个当前能确定的。初中推荐书目和新作上市,连带《小王子》销量也上升。小王子的后劲是相当的可以。
  “本来以为《小王子》是顾陆的巅峰之作,没想到。”
  “小王子之后的新作是冰菓,看上去确实下滑趋势明显。不过,你仔细看他中间的短篇作品,《乡村教师》《带上她的眼睛》等等,水平依旧。”
  “顾陆的科幻水平极高,即便是小小年龄,对社会观察也极为深刻。能写出平面国不奇怪。”
  “是不奇怪,只是让人惊叹。当下说顾陆是一线作家应该没人反对了。”
  窃窃私语讨论的是《人民文学》编辑部。
  老树和小森两人在聊天,他们都是责编。环境和周围人决定了,编辑休息时,基本都在聊书。
  包括网站编辑聚餐时也差不多,都是聊书。只不过前者是实体书,后者是网络。
  “诶,那边。”聊着,老树突然说。
  小森往左边看去,另一个责编刘勇来了。来得巧,刘勇不正是顾陆的责编吗?
  “刘勇,你有和顾陆聊天吗?”小森叫住。
  都一起上班三四年了,即便私下没什么交情,相互之间也很熟悉了。
  “不怎么聊。”刘勇摇头,“小顾老师他平时比较忙,即便发消息,也是晚上才有时间回复。”
  “忙什么?”老树这话刚问出来,自己就尴尬的笑了,顾陆是学生,肯定忙着上学啊。
  “《聊斋新义》还有吗?”老树为缓解自己尴尬,换个话题,“六篇内容,根本就不够。”
  “有的六月刊,还有聊斋新义。”刘勇皱着眉爆料,“不过我听小顾老师说,这個系列只写了十三篇。”
  “十三篇,那就只剩下六篇了?”老树身为编辑,很快意识到另一件事,“一篇几千字来算,十三篇凑不成一本书啊。”
  “除非是口袋书。”小森补充。
  “是啊。”这就是刘勇皱眉的原因,“口袋书现在不流行了。”
  也就是说,聊斋新义系列难以出书。这么好的作品,不出书?编辑们都感觉浪费。
  “往好处想,顾陆又不是不写其他纯文学的短篇了。”小森说,“和其他短篇一起出就行。”
  “有道理。”刘勇心中担心还是未消散。
  因为顾陆在通俗方面太成功了,并且是很能上台面的成功。
  就《平面国》,科普,多半会成为不少省市读书计划的优选。
  “如果顾陆来京城,你接待的话,一定要喊上我。”老树说了关键的事,“我真想见见他。”
  “哦?贾平凹、阿来等作者你都见过,还好奇小顾老师?”刘勇说。
  刘勇话语有点颠倒,但很正常交谈之中,话语中出现言不达意是很正常的事。他要表述的大概是,你见过大明星了,还对小明星感兴趣?
  这个小明星的小,一方面是作者年龄。另一方面顾陆在文学上的地位,暂时确实没办法和上述两位相比。
  “不一样。我想看看华夏第一天才学生,到底是什么样。”老树说。
  前面说过,《人民文学》责编的文学素养,普遍高于其他杂志编辑部。
  连老树、小森他们的态度都这样,其他出版行业的人更加如此。
  看不见的地方,顾陆人气飙升!
  等等,看不见的人气不太准确。应该叫“声望”,这玩意也不知道如何测量,但确实存在。
  从雾都天才到华夏第一天才学生。
  中间就是隔了一本书。
  而这称呼第一个开始使用的,还是官媒。
  来自于青年网的新闻《带你走进华夏第一天才学生》
  青年网是共青团子组办的网站,对共青团子来说,顾陆可是自己人!
  “霓虹的主流媒体朝日新闻,曾经称呼顾陆为史上最强高中生,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
  因为顾陆是模范学生,他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写成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
  近日热销的《平面国》,就最能证明顾陆的融会贯通。”
  青年网转发了余心姚发在评论后的两张图片。
  【图片】
  高一下册历史书的目录,包含了两个单元。
  第九单元“华夏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
  第十单元“改开与华夏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图片】
  高一下册政治书的目录,也包含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
  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进步”
  前面不少网友在互联网说余心姚图片发错了。这就稍微有点不过脑子了,因为这位网友看的可能是《人民文学报》电子版新闻。
  而余心姚的评论,可也是发布在纸媒上的。
  纸媒也有这两张图。
  证明图片是没错的,只是大多数人不明白含义。
  青年网的编辑明白了。
  “《平面国》对宗教、人类阶级以及社会议题,有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就是来自于高中的历史书和政治书。
  特别平面国僧侣的最高统治者是圆形,和初中历史书讲述欧洲宗教的内容能够对应。
  ……
  现如今,站在新起点上,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向顾陆同学进行学习,时刻准备着再次加速,展示新青年的风采。”
  对味了,真的对味了,特别是最后一段。
  另外关于《平面国》所涉及到的知识,青年网全部在初中和高中的政治历史书中一一找到对应的。
  很多难以相信,顾陆能够写出这种作友恍然大悟。
  雾都的家长留言:“这才是真正的融会贯通,华夏第一天才学生,这种学习力我赞同(大拇指)(大拇指)”
  鲁省的家长留言:“之前瞧见新闻说顾陆的理科成绩不好。我还想天才也有缺点,现在我知道了,不是缺点,是顾陆没用心学,否则能写出平面国对数学空间进行科普,以及有这么好学习能力的顾陆,会学不会数学?”
  粤省的家长留言:“现在的高中历史政治,其实和我读书时,那会差不多。但我从未想过把书里的内容写成,这可能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
  等等,还有上百条消息就不一一搬出来说了。
  青年网谁都可以留言,甚至不用申请账号。只不过留言也会出现IP地址,毕竟是共青团子主管。
  说实在的,青年网编辑话语是诚恳的,若不是顾陆知道《平面国》是怎么来的,他差点就相信了。
  如果看完这篇新闻,接着看,可以发现青年网还有一篇新闻,也是和顾陆有关。
  《两位大学生捐平面国、小王子、昨日公园等共计1.5万册爱心图书,书籍将由中华慈善总会运送到全国贫困山区》
  [青年网:在捐献一万五千册图书前,肯定需要做到深思熟虑。请问您是怎样说服自己的?
  匿名大学生: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全国有很多地方的儿童们,并没有书看。再看到中华慈善总会发布的一些贫困山区照片,我们华师大的老师和教授也教育我们,一定要回馈社会。所以在我作出决定的时候基本没什么迟疑。
  青年网:《平面国》28元一本,一万五千册是四十二万,为了捐献,在金钱方面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匿名大学生:困难是有一点的,因为捐款的钱肯定不能向家中要,所以我和我的朋友拿出了身上从小到大攒的钱,以及勤工俭学的钱。
  青年网:那么为什么会选择《平面国》《小王子》《昨日公园》《冰菓》《福尔摩斯先生》这五本书呢?
  匿名大学生:因为合适,这五本书我也全部都看过。《小王子》是充满幻想的童话,《平面国》是有丰富内涵的科普作品,而《昨日公园》是近些年我看过最好看的短篇集。另一方面我个人是作家顾陆的书迷。顾陆的作品,可以带给小朋友们,另一个世界。一想到他们之中有人可以通过作品看到世界,我就很激动。
  青年网:那么您第一时间,有把捐款的事分享其他人吗?家人和师友得知,有什么反馈?
  ……]
  没错,穆雪和兆茗茗两人想到帮忙宣传的办法就是,买书捐款。
  穆雪的小金库只有二十万左右,剩下的小钱钱是兆茗茗补贴的。当然一次性买这么多本,实际上有折扣,所以并没有青年网记者说的这么贵。
  说兆茗茗是非常够意思的好姐妹,还不如说,兆茗茗花钱买了名气。
  如果不是顾陆当下名气过甚,光捐个一万五千本书就能有青年网记者来采访?想什么美事儿!
  这新闻有什么用?对穆雪可能没什么用,因为她家是做生意的。但对兆茗茗是挺有用的,因为她家有人做生意,也有人走仕途。
  顾陆获得了一定的名气,虽然没雪中送炭,但也是锦上添花的。
  兆茗茗也获得了名气。
  什么叫双赢,这就是双赢。
  而八中校园,没这么大气,一次性数千本,但也一以贯之的买了百本《平面国》。
  支持自己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作家,八中是努力的。
  学校里,说一个顾陆发现的很有趣现象。
  按理来说,《平面国》上市的销量,是远高于《小王子》的。
  小王子出来时,不少外班同学跑到十班,好像看明星一样。
  可平面国出来就没什么讨论,这其中或许有同学们对顾陆阈值提高的因素。但另外一个主要原因,还是平面国的读者人群,真不在学校。
  你想想看,好生不用科普。差生,在初高中被数学逼疯的情况——“诶,你买本书吧,是关于数学和空间的科普。”
  科学吗?
  10班风平浪静,也只有戚采薇小声说,“我已经把《平面国》加入我的看书行程表了,但我看完写读后感和看别人写自己书的读后感,感觉会不会不一样?”
  对此顾陆毫无波动。
  五月的雾都,已是炎热的天。
  操场上仍旧有不能少同学顶着大太阳跑来跑去。
  有时候见到这一幕是真的奇怪,小时候是不怕热?都晒得黝黑,还乐此不疲的玩。
  哪像后世,天气只要超过三十度,那命就是空调给的。
  如果不是有事,顾陆下课也绝对不会离开吹着冷气的教室。
  “汤圆,伱对期末考试有把握吗?”顾陆问李古圆。
  期末考试?什么时候你担心学习了?李古圆心里奇怪,但仍旧回应,“你看我稳步向上的期中考试成绩,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也是。
  “轱辘,我们《曙光》的封面做好了。”李古圆说,“我选了几个版本,你看看。”
  “……你一天哪来那么多时间?”顾陆就奇怪了。
  按理来说,他不上晚自习,一天闲暇时间更多才是。但完成的事,就感觉比李古圆少些。
  难道李古圆的时间更值钱?
  “一天二十四小时,除去睡觉的六小时,还有十八小时。”李古圆说,“我可以复习,还可以写作,还有时间看书,时间太充足了,用不完,根本用不完。”
  “?”如果是其他人这么装逼,顾陆肯定要拆台,但对方是汤圆。
  时间管理达人,汤圆是战绩可查。
  “你周六周天能不能空出两小时?”顾陆说,“有件很麻烦的事要拜托。”
  “两个小时?没问题。”李古圆连事都没问,一口就答应。
  “别答应这么快,要听完什么事。”顾陆连忙说,这事挺麻烦人的。
  “就我们两的交情,有什么事我会不答应。”李古圆又说,“不对,如果你让我陪你去篮球社的话,那我拒绝。”
  “我妹要中考了,数学成绩始终不行。补习班一直在上,好像也没用。”顾陆说,“想让你帮忙看看。”
  为什么会找到李古圆?因为数学学得好,不一定教得好。
  但李古圆是真的会教人,这方面也有战绩。就他为顾陆准备的笔记本,直接让其上学期历史、政治、地理上升了十多分。
  “这事确实艰巨。”李古圆说,“其实不用补习那么麻烦。因为我肯定没补习班的老师厉害。”
  “我唯一的优势是,我自己是学生。”
  李古圆一边说话,一边组织语言。
  他继续道:“我知道学生在什么题目上会犯错,所以可以避免一些粗心大意的扣分。”
  也是,顾陆想着笔记本的内容。
  “轱辘,你把妹妹的卷子给我,然后我抽点时间,统计一下初中容易错的题型。”李古圆说。
  统计初中容易错的题型?听起来就是个大工程。
  “会不会……”
  李古圆好像知道好友要说什么,直接打断回应,“完全不会,实际我初中就有统计,所以今年只需要稍微更新一下题库。”
  “那真的麻烦了。”顾陆说。
  “你这话说的,麻烦什么?我们两个什么关系?”李古圆佯装生气。
  “八中双子星的关系。”顾陆回应。
  “那是当然。”李古圆嘿嘿笑。
  其实有一件事,顾陆不知道。李古圆的父母,见顾陆没家长,所以准备认顾陆为干儿子。
  后续这件事不了了之,只因顾陆写作事业实在是太红红火火。
  李母和李父担心被误会,怕顾陆认为眼见就要发达,想要占便宜。
  善良的人吧,总是想得多,顾虑多。而坏人做坏事就只需要一个理由“为了我好”。从这方面说,善良的人,大多数斗不过坏人,也有道理。
  放学时,遇到胡主任。
  说遇到不恰当,是顾陆要走出校门口,被后面的胡主任叫住了。
  小跑过来。
  人一胖就容易出汗,胡主任只是属于微胖,但顾陆瞧见他大汗淋漓的。
  “小顾同学,你表姐的调查也要结束了。”胡主任说。
  “哦?”这顾陆是真不知道,因为自打上次穆雪吃饭时请来了顾父,两人基本就没联系了。
  “还顺利吗?”顾陆问。
  写作这么忙碌,没时间过问其他事很正常,胡主任是这样想的。
  他回应,“挺顺利的,她的稿子给常校长看了,没什么问题。”
  “好的。”顾陆说,“也是给学校添麻烦了。”
  忙碌的胡主任,特意叫住他,应该不是只为了说这件事吧?
  顾陆虚着眼等着后续。
  阳光很大,人眼很难完全睁开。这个天气,胡主任的小眼睛就显得不那么显眼了。
  “小顾,推荐信要是再不用,下学期招生就很难排到了。”胡主任提醒,并解释,“虽然我们学校对有文学素养的学生渴求,毕竟我们八中是重点学校,自主招生什么的,也并没有那么自由。”
  胡主任记得很清楚,顾陆是有一个上初中的妹妹。
  当然话肯定不能说太白。
  “我知道,但推荐信我真不知道给谁。”顾陆回应。
  嗯?胡主任疑惑并未表现在脸上,“哦,那小顾同学如果你遇到了文学方面有天赋,值得培养的学生,明年也可以推荐。”
  顾陆应下。
  正经事说完,胡主任恭喜了《平面国》的热销,然后没寒暄两句就离开了。
  回家路上,顾陆打通表姐穆雪的电话。
  来八中的调查结束了,顾陆作为东道主,也请客吃顿饭,他是这么想的。
  对于表姐请来顾父,想要调节父子关系……只能说,和他心中清澈愚蠢的大学生形象差不多。
  “好好,没问题。火锅就算了吧,好的,到时候见。”
  兆茗茗和穆雪都不太能理解,雾都花椒是免费的?要不然怎么一锅都是花椒。
  说清楚吃饭的地方,穆雪兴高采烈地挂断电话。
  穆雪看着小姐妹,说,“表弟请我们吃饭。”
  “看看看吧,我们的计划成功了。”兆茗茗说。
  “还是你有办法!”穆雪说,“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可以看书了,我也和表弟和好了,双赢!”
  心中愧疚感消散了,穆雪参加的调查也完成,好事成双,她心情很愉快。
  “听说表弟今晚找了一家上河帮川菜。”穆雪说。
  “上河帮是什么?”兆茗茗问。
  关于这点,穆雪也不知道,她是听表弟在电话里这样说的。
  两人上网搜索,原来川菜分为上河帮、下河帮和小河帮三类。
  上河帮是清淡为主,著名的开水白菜,就是上河帮的美食。真心的川菜和清淡放一起,就感觉很怪异。
  还是比较期待。
  另一边,顾陆挂断电话,就接到代理人的电话。
  姚小驹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本来是祥传社看着顾陆在南韩有那么多黑粉,想要赚一波。
  但不知道姚小驹去怎么说的,说服了祥传社,让祥传社成为“中介”。
  将原本准备合作的南韩昌碧出版社介绍给了姚小驹。
  直接出版韩语版本。
  “昌碧出版社给出的版税是百分之十一,这是目前我所能谈到的最高价格。价格有点低,但我们的重心不在南韩。”
  “英国谈好了,百分之八的版税。海雀图书的编辑大概下周就飞来华夏签字。”
  “我先让伯恩斯先生开始翻译了,因为《小王子》作为童话书,越早登录其他国家越好。”
  一来就汇报了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