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十一章 签订合同

类别:军事小说 作者:西方蜘蛛字数:3568更新时间:25/01/15 14:39:13
第一千二百十一章 签订合同
  一百万美元已经全部凑齐。
  这对于李士群来说,等于已经让他倾家荡产了。
  不光76号的全部经费被其挪用,而且丁默邨、唐惠民、高冠吾也都倾囊相助。
  说到底,都只是为了一个字:
  钱!
  无论是丁默邨、唐惠民,还是高冠吾,对李士群的能力都是深信不疑的。
  一个有能力的人,一旦决定了做一件事,那么带来的回报将会是巨大的。
  李士群自己也丝毫都不怀疑。
  他一直派人在监视着载荣。
  载荣在礼查饭店,整天花天酒地,半步都不离开酒店。
  这就已经足够说明了。
  “咱,真凑够一百万了,美元?”
  卞通州到现在都还有些不太相信。
  “一百万,一百万啊。”
  李士群的声音里很带着几分自豪,满大上海的,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能够凑到一百万美元的,你打听打听有几个:
  “让你挑选的人找到没有?”
  “找到了。”卞通州赶紧回到:“这人姓巴,巴德忠,外号巴小六,为人精明的很,而且他家人都在上海,不怕他会耍花腔。而且他还会说不少的洋文。”
  “好。”
  李士群满意的点了点头:“就派他去美国,你一定要再三告诫,千万不能大意,全程都给我盯紧了,一步也都不许离开。”
  “放心吧,李主任,一准不会出事。”
  “帮我备车。”李士群站了起来:“我现在立刻去见载荣。”
  走到门口,忽然想到了什么:“我让你找的大烟贩子呢?”
  李士群要找的大烟贩子要求可不简单。
  首先,要知根知底的。
  上次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李士群绝对不会再和生面孔交易了。
  然后,交易的地点要选择在日控区。
  这也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有日本人在那罩着,还能出什么事?
  “也找到了。”卞通州接口说道:“这人您也认识,连东强。”
  “连东强?就是那个连泥鳅?”
  “没错,就是他。”
  “嗯,这个人还算可靠。”
  “就是这次交易数目比较大,他正在那里筹钱。”
  “行,让他尽快。”
  李士群也放心了不少:“这次是日本人交代的事,一定要上心的去做,由你亲自负责。”
  “是,李主任,你放心吧。”
  “对了,四宝的伤也好得差不多了,等他回来,咱们又多了一个大将了。”
  卞通州心里直发酸。
  自己尽心尽力的帮着李士群做了这么多的事,可是在李士群的心里,最信任的人还是只有一个吴四宝……
  ……
  “贝勒爷,给您请安了。”
  “士群啊,来,坐,坐,尝尝我刚弄到的酒。”
  “谢贝勒爷赏。”
  李士群一直都很会演戏。
  在载荣的面前,他像极了一个包衣奴才。
  只要能够达到目的,他不在乎自己的面子。
  在那闲聊了许久,载荣根本没有说到钱的事。
  李士群倒有一些忍不住了:“贝勒爷,龙兴专款的事进行的怎么样了?”
  “能怎么样,还不就是那样子。”
  载荣满不在乎地说道:“钱呢,也凑得差不多了,我估摸着就这两天,派陆管家回趟美国,把龙心专款给解冻了。”
  李士群等的就是这句话,急忙从口袋里掏出支票:“贝勒爷,汇丰银行的,随时可以兑现,美元一百万,您验收一下。”
  “你士群老弟的支票,还用得着验收吗?”
  载荣看都不看一眼那张支票:“陆管家。”
  “在。”
  “把合同拿来给李士群先生过目。”
  “是。”
  合同?
  什么合同?
  两份厚厚的合同放到了李士群的面前:
  龙兴专款投资合同。
  每份足足有十多页。
  陆管家一页一页逐字解释。
  第一页,是从龙兴专款的来历说起。
  然后是投资方拥有的权利和义务,保密协议等等等等。
  说到了第八页,李士群已经听得头晕脑胀:“贝勒爷,怎么那么复杂?”
  “我在海外待的时间长了,外国人最讲究的是契约精神。”载荣吸了一口鼻烟:“这点好啊,既能避免日后发生纠纷,又能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你士群老弟有这份合同在手,那不也能放心许多了?这事情,是断断不能疏忽的。”
  嗯,倒是好事。
  就是太麻烦了一些。
  李士群在这方面是真正的外行,只能竭力听懂对方在那说些什么。
  可惜,这哪有那么容易弄明白的?
  经常是记住了后面的,却忘记了前面的。
  足足说了一个多小时,陆管家这才说完,然后拿过了一支笔:
  “李主任,没什么意见的话,请在这里签字,一式两份,每人保管一份。”
  李士群拿起笔,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主子爷,您请。”
  陆管家恭恭敬敬的把合同拿到了载荣的面前。
  载荣拿起早就准备好的毛笔,一挥而就。
  “李主任,您的合同,收好了。”
  “费心,费心。”
  李士群收好了合同。
  咦,之前自己想问载荣什么的来着?
  被合同这么一弄,晕头转向,想问的问题都记不得了。
  算了,算了,反正钱也给了,合同也签了,就这么着了吧。
  “后天有艘船去香港。”载荣淡淡说道:“陆管家会先到香港,接着再去美国。士群,你的人呢。”
  本来,李士群还在正在想着怎么开口,既然对方也提到了,他也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了:“贝勒爷,我的人也选好了,叫巴德忠,明天我就让他来服侍您老。”
  载荣一笑:“给他说,看好了陆管家,那美国,可不比上海,万一要是走丢了,那可不好办了。让他和陆管家寸步不离,你士群老弟也好放心是不是?”
  李士群干笑几声:“贝勒爷说笑了,我派巴德忠去,一路上孝敬陆管家,陆管家身边也好多个使唤人是不是?”
  载荣“哈哈”大笑几声:“士群老弟,你是个有眼力界的,要是咱大清还在,我一准保你当个六品官员,好,你和我就在上海等着好消息吧。”
  陆管家也奉承道:“龙兴专款一旦解冻,李主任那就顷刻间成为上海首屈一指的富豪,再加上还有日本人为你撑腰,将来要李主任费心的地方多着了。”
  “好说,好说。”
  一千多万美元啊。
  李士群此时此刻已经真正的有些迫不及待了!

第一千一百十二章 疯狂前奏
  1939年8月5日,周六。
  股市是疯狂的。
  陷身其中的绝大部分人,不会去追查股票发行方背后是什么,有多少的实力,有多大的发展前景。
  只要这支股票有人追捧,便会有无数的人投身其中。
  盲目、疯狂。
  没有任何理智可言。
  不过,也不是绝对。
  还是有些人心存疑惑的。
  尤其是手持大笔资金,等待杀入血腥战场的大户。
  他们的疑惑统一集中在了一点:
  之前,丰汇毛纺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厂,为什么会引来外国资本的追捧?
  那么小的厂,未来能够有多大的发展呢?
  可是,这个疑惑,即将在8月5日这天解开。
  一个未经证实,但对丰汇毛纺绝对利好的消息从周五晚上就开始悄悄流出:
  在强大资本的支持下,丰汇毛纺将会大手笔的收购土地,建造新的厂房。
  未来的数年内,丰汇毛纺将会成为可以成为和国内顶尖巨头,赫赫有名的“容”氏企业媲美的国内棉纺巨头!
  这一消息,迅速传开。
  天还蒙蒙亮的时候,不少提前得到消息的记者,已经提前守候在了丰汇毛纺有限公司的厂房外,希望捕捉到第一手的新闻!
  8月5日,上午8点。
  “报告,厂房外已经聚集了十二名记者。”
  “9点正式出门,早饭呢,我饿了。”孟绍原摸了摸肚子。
  吴静怡白了他一眼,把早点放到了他的面前。
  “啊,就白粥和一个鸡蛋,连小菜都没有啊。”
  孟绍原连声嘀咕:“这待遇怎么越来越差了啊?”
  “再给你这么搞下去,你连粥都没得吃了。”
  吴静怡冷笑一声:“为了丰汇毛纺,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开盘当天,虽然股价被成功托到了五十七元,但除了我们自身投入的资金,总的资金盘并不大,很多大户还都在观望中,尤其是张啸林,一直都没出手。”
  “股市,早晚都会正轨起来的。”
  孟绍原却在那里答非所问:“现在的上海证券市场是怎么样的?从全国各地流入到上海的游资达到了惊人的五十亿元,还不算上海以及周边城市的资金。可你在看看我们的市场?
  所谓的股票买卖,买客和卖客都可进场当面交易,一手付钱,一手交票没有统一的场内市场,证券由各股票公司和证券行自由开拍、买卖。
  滑稽的是,同一时间、同一股票的行情居然大相径庭,股票柜台交易和黑市交易十分火爆。这种证券市场,也只有在上海才会出现了。”
  “什么意思?”吴静怡不是特别明白。
  “很多人靠炒股发了大财,成天鱼翅捞饭,醉生梦死。外国有句谚语,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孟绍原吃了一口鸡蛋:“一只猎物,明明就在嘴边,可是一群饿狼们,却还在担心有没有危险,在那不断的观察、试探,他们必须确保这只猎物没有反抗能力后才会出手。
  一只新股上市,很容易受到追捧,短时间内上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这些饿狼们,试探性的投入少笔资金,即便出现下跌,也能及时抽身止损。
  我们就是这只猎物,我们希望饿狼们扑上来,然后掉进猎人早就设计好的陷阱,问题是怎么让这群饿狼上钩?吴静怡,你知道我为什么选择在周五上市吗?”
  吴静怡摇了摇头。
  “因为我们有了两天布置更大陷阱的时间!”
  孟绍原笑了笑说道:“我们四周全是饿狼,谁都在等待对方先出手,好啊,既然这样,我就让自己肉看起来再肥美一些,让他们忍不住口腹之欲,不顾一切的扑上!”
  吴静怡看着他:“你有把握?”
  “我有。”
  孟绍原平静地说道:“因为这种毫无规范可言,秩序混乱,严重畸形的市场,终其我们一生,也只有在这个时期才可以看到了。”
  “那么肯定?”
  孟绍原又笑了。
  他埋头喝完了粥:“等到我办成了,以后记得,早饭你怎么得也得给我弄根酱菜啊。”
  “你要是真成了,每天早饭我给你炒三个鸡蛋。”
  “科学证明,每天吃一个鸡蛋对人体是最健康的。”
  “啥?”
  “我说我们该出发了。”
  ……
  早上,9点。
  两辆轿车停在了丰汇毛纺有限公司的门口。
  他数名员工的护送下,上海滩近一阶段最神秘的女性:
  贺小雨出现了。
  立刻,早就等的有些不耐烦的记者们,瞬间都冲了出去。
  “贺总经理,关于美英资本的传言是真的吗?”
  “贺总经理,你们是要收购土地,进行厂房扩建吗?”
  “贺总经理,有传言说你们准备……”
  “贺小雨”贺雨微笑着,什么问题也都没有回答。
  在随员的保护下,她钻进了轿车,迅速离开了这里。
  那些早有准备的大报社记者,立刻上了自己开来的轿车,一路尾随。
  小报社的记者可就苦了,慌里慌张的叫了黄包车,让紧紧跟上前面的轿车。
  可你让两只脚去追四个轮子?
  ……
  “绍原哥。”
  “都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
  “从现在开始,你要一个人唱这出戏了。”
  “我还是怕。”
  贺雨看起来多少有些紧张:“万一我演砸了,坏了你的事怎么办?”
  “演戏,其实很简单。”孟绍原淡淡说道:“你把自己当成贺总经理,你去见几个外国人,和他们聊聊天,然后什么都不用管了。”
  “嗯。”
  贺雨长长的吸了一口气,仿佛在为自己壮胆。
  “记得。”孟绍原微笑着:“我就在你的身边陪着你!”
  ……
  上午,9点35。
  上海公共租界兆丰公园,圣约翰大学。
  公共租界工部局帮办克里斯托弗和圣约翰大学校董麦李迅已经在那等候着了。
  车队停下。
  车门打开,贺雨从轿车里走了出来。
  她分别和克里斯托弗与麦李迅握手,并且交谈了几句。
  记者们急匆匆的从轿车里出来。
  他们看到,在克里斯托弗和麦李迅的陪同下,“贺小雨”走进了圣约翰大学。
  然后呢?
  然后就不知道了。
  那些记者们急的在外抓耳牢骚。
  里面,才是最真实的一幕。
  一个记者灵机一动,走到门卫那里,悄悄的朝门卫手里塞了一笔钱:
  “麻烦你,帮我打听一下,里面都在那里做些什么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