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野有遗才【1/2】

类别:都市小说 作者:贫道非常帅字数:3070更新时间:25/01/15 14:41:36
第173章:野有遗才【1/2】
  次日上午,水帘洞大院。
  当看见江《舌尖上的中国》的策划书后,宁皓不由一脸诧异。
  “怎么好好的想起拍纪录片了?”
  “纪录片怎么了?”
  江哲闻言当即振振有词道:
  “反正都是电影,正好是咱们的业务范围!”
  虽然江哲也不明白这个纪录片有什么好拍的。
  但是他坚信“系统出品,必属精品”。
  毕竟是个乙级瓜,总不会给他爆出一个废品吧?
  再说了,做一部纪录片也花不了多少,试试也无妨。
  只是宁皓闻言顿时欲言又止。
  那什么,当初他在导演系读书的时候还真没拿纪录片当电影。
  当然,也不只是他一個人有这毛病。
  实际上三大院校科班出身的导演,都不怎么看得上纪录片。
  认为那就是粗苯的苦力活,完成称不上电影的艺术。
  有些人导演系学生毕业之后甚至宁愿当广告导演,也不考虑去拍纪录片。
  不过江哲都这么说了,宁皓也就随他去了。
  毕竟他们这些人加在一起都没江哲会赚钱,就不自讨没趣了。
  而在放下成见之后,宁皓随手翻了翻《舌尖》的内容反而来了兴趣。
  尤其是里面的某些文案,当宁皓读来都觉得唇齿留香。
  比如:
  【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
  诸如此类的描述,无一不是在触动人心。
  即便这部纪录片目前还是文字叙述,但从江哲的描述中却已经可以看出一些东西。
  怎么说呢,就很接地气。
  与央视之前出品的那些高水准纪录片《大国崛起》《故宫》之类相比,《舌尖上的中国》有些另辟蹊径的意思,因为它完全脱离了宏大叙事的模式,讲的就是美食,把镜头对准了普通人的生活。
  看似是讲华夏美食,实则是在讲述食材跟人之间的故事。带着观众在红尘百态之中,回味人间烟火气。
  几个故事看似散乱,但是无一不体现“民以食为天”的淳朴价值观。
  看着看着,宁皓都不禁有些心痒了。
  但犹豫了片刻之后,他还是明智的放弃了这个想法。
  毕竟这部纪录片拍起来可没电影那么轻松,那是真的要全国各地到处跑的。
  有这功夫,他还不如憋在家里多想几个剧本来的实在。
  不过他不执导并不代表不插手,于是当即好奇道:
  “导演确定了吗?”
  “没呢,要不你以为我干嘛叫你过来?”
  宁皓闻言顿时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不过还是推荐了一个人。
  “要说拍纪录片的,我还真认识一个人。”
  “任长箴,97年北广毕业后就入职央视了,先后在《半边天》和《人物》担任编导,算是一个正统路子出生的电视导演。”
  “我听圈里人说起过,她对纪录片特别热爱,不是那种拍不了电影才选纪录片的。”
  只是说到这里,宁皓不由微微一顿,片刻之后方才犹豫道:
  “不过她的脾气比较烈,当初《人物》的制片人赵淑静离职之后,听说她对新领导很不爽,所以干脆也辞职了,现在算是个自由人吧。”
  “所以如果找她做这个项目,她可能不会太听话。”
  不想江哲闻言却毫不在意。
  “有本事的人脾气大点算什么?正常!”
  江哲可不会像某些领导那样,一边要求下面唯唯诺诺,另一边却又要求他们敢于担当。
  故此他二话没说,直接就让人去联系那位任导了。
  而在见面之后,江哲算是领会到了这位的脾气。
  ……
  “预算多少?”
  “七集,500万。”
  “……有点低了!”
  “先拍着,真要不够再说,总不会让你们白干的。”
  “那行,我接了!”
  前面谈的时候还十分顺利,《舌尖》的策划让任长箴很感兴趣。
  除了对预算有些皱眉之外,她几乎没有考虑几分钟就答应了。
  只是当一切谈妥之后,看过策划案的老马却忽然饶有兴致的提出了一个想法。
  “老板,我觉得咱们可以用名人串场的方式增加亮点,比如在介绍东北美食的时候找小沈阳过来串场,到时候和电视台方面沟通时也算是一个卖点。”
  此言一出,江哲还没说什么呢,任长箴顿时就毫不客气的把老马怼了回去。
  “要这么拍,那这个片子我做不了!”
  “如果小沈阳作为一个东北人子孙,出现在我的片子里没问题。”
  “但他如果作为红人出现在我的片子里,我觉得太邪恶了!”
  在任长箴看来,《舌尖》最大的亮点就是把镜头对准了市井之中的普通人。
  如果忽然间塞一些明星进去,那整个片子的味道就变了。
  关于这个看法,她也是直接当着江哲的面说清楚的。
  只是她说得虽然有理,但却搞得老马有些尴尬。
  毕竟他刚才还想着让花果山的明星都进去串个场呢,任长箴这么一说自然让他有些下不了台。
  幸好,老马也不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在《夜店》剧组从头到尾历练了一番之后,他多少也有点进步了。
  至少不会像某些土大款一样,认为电影随便改改没关系,不会影响最终效果。
  专业的事情嘛,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外行很多想当然的建议,有时候对于作品本身来说无异于致命一击。
  而老马都明白的道理江哲自然不会不懂。
  虽然他对纪录片研究不深,但江哲相信宁皓的眼光。
  “行了,那就麻烦任导了,祝我们合作愉快!”
  在搞定了《舌尖》这个意外的插曲之后,江哲便将注意力重新放在了《星你》上。
  ……
  “这就是咱们收上来的歌?”
  下午,当江哲听过几首小样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虽然他没不指望收上几首金曲,但也不能用一些垃圾糊弄他吧?
  然而林玉芬闻言却一点不担心,反而卖着关子道:
  “江总,你继续听下去就知道了。”
  其实一开始林玉芬也没有抱多大期望。
  毕竟厉害的作词人、作曲人不是早就被各大唱片公司分光了,就是自己出道当歌手。
  所以真正能市场上出现,并且被人收上来的歌几乎都是一些残羹剩菜。
  不是没有机会捡漏,但这种几率不是常有。
  所以一开始林玉芬就没有抱多大期望,而是选择找关系在香江的唱片公司里面问问。
  虽然一开始某些人的开价让她大皱眉头,但没成想最后竟然还真让她捡到宝了!
  一个家小唱片公司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二话没说就找到了她。
  在强调自家歌手创作能力超强的同时,还表示可以先写歌。
  如果她不满意,绝对不要她一分钱。
  说实在的,这个条件在业内绝对算是有诚意的了。
  要知道国内的原创音乐环境向来不怎么好。
  一首歌如果没有正式发布通常都会严防死守,怕的就是别人随便改改就抢先发布了。
  当然,那家小唱片公司也不傻。
  如果不是打听到电视剧是江哲和范兵兵主演的,他们才不会这么看重。
  毕竟小公司的资源太少了,想要捧出一个歌星也太难了。
  尤其是在如今港圈式微的情况下,像他们这种草台班子更是只能尽力争取一切可以宣传的资源。
  所以别说先看货后付账了,为了宣传他们甚至都让自家艺人在街头卖唱过。
  再说了,就算最后没有能成功也无伤大雅,反正歌又不用他们写。
  但不得不说,他们这回赌对了!
  正当江哲眉头紧皱的听着歌时,其中一首新歌的开头让他终于面色好看许多。
  ……
  感受停在我发端的指尖
  如何瞬间冻结时间~~
  ……
  面对浩瀚的星海
  我们微小得像尘埃~漂浮在一片无奈
  缘分让我们相遇乱世以外
  命运却要我们危难中相爱
  也许未来遥远在光年之外~我愿守候未知里为你等待~~
  ……
  当听完整首歌之后,江哲的眉头总算是彻底舒展开了。
  虽然这个女歌手的名字江哲十分陌生,但不得不承认她的嗓音确实十分独特。
  并且唱功也十分厉害,至少将歌曲中爱恋的情感拿捏得十分准确。
  不过江哲最欣赏的还是她的创作能力。
  毕竟命题作文还能拿的出这种高质量的作品,可见其音乐才华非同一般。
  于是江哲当即果断的开口道:
  “就这首了!”
  说罢,江哲忍不住满脸笑意道:
  “《光年之外》?听起来就和咱们的《来自星星的伱》很配!”
  “不错,这个歌手很有水平!”
  “对了,香江有叫邓紫琪的歌手吗?我怎么没听说过。”
  见他这么一说,林玉芬当即哈哈一笑。
  “她去年10月才出道的,一个小公司旗下的,江总你没听过太正常了。”
  闻听此言,江哲顿时恍然,也不禁有些佩服这家小公司好运气。
  毕竟这种创作型歌手的好苗子如果培养的好,那简直就是一颗摇钱树。
  虽然和花果山影业不能比,但对一般小公司而言算是天大的富贵了。
  想到这里,江哲顿时有些意动。
  要知道他早就羡慕华艺旗下有张靓影这种商演小天后了。
  听说这次华艺兄弟去年艺人经纪业务收入占比足足高达31.1%,收入金额远高于排名第三的电视剧业务,甚至艺人经纪版块已经是除了电影业务之外华艺的最大业务收入来源。
  并且比起电影业务的高投入和高风险来,经纪业务的毛利率也要可观得多,基本在60%以上。
  而且花果山影业未必需要像华艺做的那样过分。
  但如果江哲真心想要上市的话,那么公司收入多样化的必不可少的。
  如果只做单一的电影业务,那么就算他年年票房大爆,证监会那边也不会通过。
  当然,这个度怎么把握就很考验掌舵者的能力了。
  短期收益虽然很吸引人,但强干细枝,方才是长久之道……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我的错】
  提前请个假,最近身体不怎么舒服,怎么写都没状态,去医院检查一下。
  抱歉,都是我的错,后面我尽量补上。
  《娱乐圈的吃瓜影帝》【我的错】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