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年关
类别:
历史小说
作者:
柯山梦字数:6365更新时间:25/01/15 14:49:28
第二百三十二章 年关
一秒记住【笔趣阁文学网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呜呜呜,江帆你个狗东西,你赔我孙媳妇。百度搜索笔趣阁文学网,更多好看小说免费阅读。”
当涂码头的一处客栈中,谭癞子把头蒙在被子里,一边哭一边骂着,“庞守备你个……”他突然停下,周围看了一圈,有没有人在偷听,跟着起身来到窗前看了一眼,码头那边灯火通明,一些零散士兵在走动,附近似乎没有人在留意他。
谭癞子躲回了被窝里面,又继续哭起来,“天杀的庞守备,凭啥给姓刘的五百两,他都是老子救出来的,给我才二两,还有天理没有了,老子不稀罕。”
他愤怒的掀开被子,摸出怀中的二两银锭,作势就要往窗外扔。
“老子就……”银锭还带着热度,谭癞子犹豫了一下,又揣回了怀中,眼泪仍止不住的流。
庞大人只给了他二两银子的赏钱,但这还不是最让他生气的,庞大人当时只吩咐给他二两银子,却没说让谁给,谭癞子等了半天没人过问,去找亲兵不理,找江帮主也说不知道,生生耽搁了大半个时辰,最后还是侯先生叫人给的。
等他回到这个破客栈,那些围观群众才告诉他,刘公子回来一趟,把孙媳妇一并带走了。
这犹如晴天霹雳,打碎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该由得你俩淹死在河里。”
谭癞子狠狠骂了一句,过了一会把手放在眼前,掌心里还有点微微的暖意,似乎是和州江边那点温暖还没散去。
“就该由得你个姓刘的淹死在河里。”
谭癞子骂完心情好了些,一时也不哭了,手在怀里不停的摸着那个二两的水丝银锭。
“咱总也有过媳妇了不是。”
谭癞子心里想着,拇指在手心里面搓着,似乎更热了,“比以前强了,反正江帆和庞守备不是好人。”
外边突然间热闹起来,跟着有人在楼下叫喊。
“庞大人给各位和州乡亲准备了年夜饭,大家都来厅堂里吃了。”
周围房间都欢呼起来,咚咚咚的脚步声急急往楼下去了,厅堂里顿时闹哄哄的。
“谢过庞大人!”
“庞大人好人啊!”
谭癞子躺在床上没动,房间里黑乎乎的,外边的火光在墙上投射出窗楹的“老子不吃你庞守备的东西,银子够回安庆的,回去看我娘,总还是家好。
不跟你们干这些掉脑袋事了,那流寇这么好打的,你们这些丘八是没见过。”
他狠狠说道,在心里同情了一下守备营的丘八后,谭癞子心情更好了,抱着床上的被子十分暖和,在以前十分平常的事,此时却显得很珍贵。
这个破客栈的掌柜锁门跑了,过江的难民进不了城,自己砸开了在这里住,里面人不少,出于对谭癞子胡吹的信任,让他单独住了一间。
虽然房间黑乎乎的,但有了楼下的吵闹,谭癞子感觉到久违的安全,那些流寇的面目似乎也模糊了,肚饿的感觉反而清晰起来。百度搜索笔趣阁文学网,更多好看小说免费阅读。
“还是要吃年饭,左右不给钱,不能便宜那庞守备。”
谭癞子想想后站起身来,刚好面对着窗外,他选的这间是个江景房,窗口外边就是大江,对岸的夜空上有朦胧的黄色光影,谭癞子知道,那就是他逃出生天的地方,那些流寇正在烧火取暖。
“流寇也要过年不?”
谭癞子看着那边的黄光,一直在心里想着。
……“今天除夕,咱们也过年,爷你多吃肉。”
江浦城外漫野火光,小娃子用树枝穿了一块牛肉,烤熟之后递给了老头。
老头难得的露出笑容,“小娃你先吃,先吃。”
小娃子摇摇头,老头接了小小的咬了一口,细细的咀嚼着,让那烤肉的味道在嘴里停留得更久。
“忘了放盐了。”
小娃子朝着旁边一个厮养用力一脚,那厮养慌忙去了车架边,在上面一阵翻找,却久久没有寻到。
小娃子得了登城赏赐,虽然不是首登,但掌盘子给他加了两个厮养的数,在城中抢到的一匹驮马得以自己保留。
新来的厮养是在全椒抓的,对长家驴车上的家当还不甚明了。
小娃子作势要骂,老头连忙招招手,“过年的时候高兴些。”
说罢老头自己去了找,车架上堆满了物资,上面是御寒的棉被棉衣,甚至还有缎面的大被,摸上去的那手感,是老头一辈子也没感受过的。
找到盐后领着厮养一起回来,攻破全椒之后,八大王的队伍获得了足够的物资,江北地区确实比河南的县城更加富庶。
在肉上抹了些盐粒,小娃子吃得有了味道,厮养此时煮好了饭,用两个青色的瓷碗盛好端到两人跟前。
“你们也盛上吧,虽说是……”老头把嘴闭了片刻,这些厮养出现在这里,背后也是他们各自的家破人亡,老头不知道如何说,迟疑了一下道,“好歹是凑在一起过这年。”
几个厮养小心翼翼的打了饭,蹲在一边狼吞虎咽。
小娃子把饭碗端着,熟饭的热量透过陶瓷传到手上,又温暖又光滑,这种高档的瓷碗他以前是用不到的,发了一回愣之后呼呼的刨进了肚里。
但作为北方人,还是面食更习惯些,又吩咐厮养找来蒸饼准备烤热,在中间等候的时候,不远处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一群孩儿军发出大声欢叫,在鞭炮的飞屑边缘蹦跳着。
小娃子哈哈大笑,去孩儿军那边闹了一回,又分了些酒,小心的端了一碗回来给老头,老头喝了之后又递回给他。
老头的胡子上沾了些酒珠,他用手抹了塞进了口中。
两人传递之时小心翼翼,在他们不停歇的远行中,酒和烟草都是不容易获得的物资,每当攻破城池之时,马骡之外就是这些东西争抢最激烈。
这样慢慢喝着酒,周围酒酣耳热,一阵阵的喧闹,快到子时才慢慢安静下来。
不远处的江浦城墙灯火通明,小娃子抱着脚和老头并排坐着。
“爷,今年日子比去年过得好,江北这边比河南富。”
老头脸上的皱纹舒展,看着那江浦城墙道,“可这城啊,看着小却愣地不好打。”
“今天王高照说,高疤子明后日就到了。”
天空中有点雪花飘落,在火光中一闪而逝,小娃子盯着火光道,“听闻他们打下了两个城,比咱们这年过得舒坦,原本打算在那大城里过了年再走,跟着抓到官兵的探子,说卢都爷追来了,这才赶得急往江浦来。”
“卢都爷是个不好应付的。”
老头额头上皱纹都深了,“既是卢都爷追着来,江浦这里也留不得几天。”
“有这许多的人,总要再打他一打,老爷说何时走便走。”
老头低沉的道,“走到哪天算是个头。”
小娃子没说话,此时周围越发安静,偶尔有些还在喝酒的人闹上几声。
柴火的噼啪声中,周围似乎传来压抑的呜咽。
小娃子转头看了一眼,似乎不止一处地方。
八老爷的营中是不准哭的,平日被管队听到,轻的打一顿,重点就没命了。
老头拍拍他手,“也是苦命人。”
小娃子没赞同,但也没去告发,他并不觉得江北人命苦,至少比起他不算,城坡之前大多数人家是过得下去的,有些普通人家翻出来的东西,也比他老家大多人家都强。
把最后一点酒喝下,小娃子细细嚼着牛肉,把目光转向黑沉沉的南方,江北是这样,听说江南是他们未见过的繁华,只是那条大河阻断了他们的道路。
“江南到底是个啥光景。”
……大江南岸的上新河码头上,一座客栈二楼房间还亮着灯。
一盏油灯如豆,在桌面上微微摇曳。
周月如在桌边轻轻道,“今天是除夕了,爹你吃饱些。”
提起酒壶又给上位倒了一杯酒,桌上摆了两盘肉食,这是她能在此时筹措到的最丰盛的年夜饭了。
这还是漕帮一个挑夫炒的,客栈里的煮夫早就跑了,周围的食铺纷纷关门,为了这顿年夜饭,那个漕帮的三棍跑了一个下午,勉强找到一家在开门的肉铺。
码头上多了些征调来的卫所兵,就不像能打仗的样子,听闻有营兵调动过河救援江浦,江南能用的就是南京城里的卫所兵了,南京城里卫所成群,编制是很大的,不过这些军户说起来是兵,其实跟百姓没有两样,稍好一点的都在南京守城墙,派来防江的就是凑数的,很多人连军服都没有。
她见过的吴淞兵,看着也比这些卫所兵可靠。
这些人在码头到处破门而入,何仙崖花钱打点了一个千户,保住了后面的粮仓,这处客栈暂时没有卫所兵来占据。
“一年了,去年这时还在桐城。”
周月如看着对面那个空位和酒杯,眼泪扑簌簌的往下落。
门上突然传来敲击,只听漕帮那三棍在外边道,“周账房,有卫所兵往这边来,快些将灯火熄了。”
周月如答应一声,赶紧站起吹了灯,屋中变成一片黑暗。
外边有脚步声经过,那些卫所兵互相笑骂着,大约都是喝了酒。
脚步声远去时,周月如已经适应了房中的黑暗,窗外反倒显得明亮。
“不知道有多少流寇在围攻江浦。”
周月如走到窗前,江北方向灯火烛天。
“不要让江浦也像桐城,庞……将军,真的救得了江南么?”
……当涂港下游的江面上,夜航灯笼排成了长线,灯笼的光亮在漆黑的江面上随波起伏。
庞雨站在船头上,冰冷的风吹过江面,偶尔还有雪花撞上脸颊。
由于和州流寇开始向东移动,守备营吃过年夜饭后,船队连夜出港,争取在流寇大队之前增援江浦。
虽然在途中两次集结,但仍有两艘漕船不知所踪,载有第一司和亲兵队各一个旗队,这里便少了六十余名步兵,甚至不知道是船翻了还掉队了。
身后的船舱里面隐约有打鼾的声音,听节奏大概是徐愣子。
庞雨少有的羡慕了他一下,在以前交易的年月里,庞雨也有很好的睡眠,但这次却完全没有睡意。
旁边传来庞丁的声音,“少爷,看那边!”
庞雨抬头望去,江北天际散发着光晕,将半边夜空染成了昏黄的颜色,周围的士兵也注意到了,都在朝那边指点。
看分布的位置,从和州到江浦的沿途都有,如此规模的火光,也预示着流寇的规模远超他的想象。
“少爷要不要备条船?”
庞雨口舌发干,听了回头往庞丁头上一拍,“满江都是老子的船,还备的什么船。”
庞丁缩缩脑袋道,“这次可没城。”
庞雨左右看看,一把抓过庞丁低声道,“不是备船,到了江浦你就留在这坐船上,留意着岸上动静,少爷我的动静。”
庞丁赶紧点头,庞雨松了手道,“回去歇息去,少爷一个人呆会。”
待庞丁离去,庞雨一直看着那边的火光,过了好一会喃喃骂道,“当什么好人,救你姥姥的江浦,老子别死在这小城里。”
微弱的夜航灯在风雪的冬夜里起伏,顺着江流往东而去。
第二百三十二章 船队
一秒记住【笔趣阁文学网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江浦县浦子口镇,南城墙上锣鼓齐鸣,许多人影在墙头奔走。百度搜索笔趣阁文学网,更多好看小说免费阅读。
城墙外的水中漂浮着一些肿胀的尸体,随着江流起伏流逝,更远处的江面上,一线排列的船影正往浦子口渡靠近。
浦子口镇与南京对江而立,原为江浦县城,因弘治年间长江河道北移毁坏了南墙而改为浦子口镇,其后万历年间重修南墙八百九十九丈,增建四个门洞,一座瓮城,七座敌台,九个水洞,重新形成完整的城墙体系。
此镇城池西起顶山之脚,翻越浦子山,东达晋王山临江而立。
江北到南京最近的渡口就在此地,向称襟江控淮,在明代行政区划犬牙相制的思维下,划归江南的应天府管辖,从而强化南京对江北地区的控制力。
也因其重要的战略作用,明朝廷在此设置应天卫、龙虎卫、武德卫、横海卫、和阳卫五个卫所,编制兵力两万余,在卫所衰微之后,另设浦口营统辖卫所增强防御。
虽然军事编制上看似十分强大,但南京地区已经长久没有战事,浦子口雄厚的纸面军力面对着城墙外数以十万计的流寇,只能龟缩城内。
张献忠及其他各营于十二月二十八日自全椒抵达江浦县,因为浦子口依山傍水,江河环绕,攻击难度很大,遂围攻江浦县城。
浦子口镇地理条件优良,自身防御坚固,但军事体制的糜烂,让他们并没有能力救援二十里之外的江浦县城。
在流寇进攻全椒的时候,浦子口已经戒严,之后陆续有江南兵马过江,加强浦子口和江浦的防御,流寇包围江浦之后,在浦子口外围部署营地,白天以游骑控制官道,截断了江浦往西的支援路线,
此时从上游而来的漕船,以官兵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没听说过流寇有船。越来越多人登上浦子口南墙,观察着船队的动向,他们激动中又有点不安,毕竟还不知道到底是啥人马。
在浦子口镇和江浦县之间的广阔平野上,一些流寇的马兵赶到了岸边观察船队,不断有报信的马兵向江浦县周围的营地飞驰而去。
小娃子正伫立在江边,观察着那支庞大的船队。今日他的掌盘子负责戒备浦子口,小娃子直接越过了浦子口河,在城墙周围活动,他知道城门寻常不敢打开,城墙也局限了守军,他在附近活动是安全的,城厢附近的大户也比较多,离营地又远,空闲时候能在那些大院落里面找到不少好东西。百度搜索笔趣阁文学网,更多好看小说免费阅读。
原本是个清闲活,再过得一会便可以回营,但这支船队的出现,让局势突然紧张。小娃子赶到了江边,开始仔细观察船队。
作为北方人的他,虽然曾见过漕船,但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规模的船队,高挂中式硬帆的漕船成群结队,在江面顺流而下,颇有磅礴之势。
周围的一些马兵大呼小叫,显得十分紧张,不少人匆忙的往北撤退,担心城里打开万峰门堵住了桥梁。
身下的驮马也有点不安,小娃子知道这马不能与战马相比,但他并不觉得船运来的兵马能让他逃命。船虽然有点吓人,但总是上不了岸的,如果官兵登岸多了打不过,那些步兵也绝追不上驮马,而且目前还不知道是否真的装载了官兵。
所以他放心的站在江岸上,耐心观察这支奇怪的船队。
船队逐渐脱离江心主流,向着浦子口渡航渡,与江岸距离越来越近,小娃子目力极佳,看得到漕船上挂着各色旗帜,最前面的两艘船上是短装的人,手上武器有些混乱,第三艘甲板上则满是晃动的长毛,还有穿着黑色的铠甲,甲板上有人也看到了他,朝着这个方向叫骂着,只是太远听不清楚。
“第三船是家丁,一船约二十余。”小娃子按照多年经验,给这支人马定位了角色,也确定了船队上肯定有兵马。
第二艘船接近后,甲板上依然有黑色甲衣,其后依次五艘皆如此,小娃子轻松的表情消失了。
“上百的家丁,谁家总兵来了?”小娃子在心里寻思了片刻,好像印象中见过的那些边军没谁是坐船的,家丁有甲但是必定是骑马的。这支船兵定然是江南某处兵马,绝非来自北地。
第一艘船在接近码头位置,这支官兵随时会开始登岸。小娃子往周遭扫了一圈,其他马兵已经都跑了,船队在江面蔓延,仍看不到头。
小娃子勒住驮马,继续留在原地,认真看着后续的船只,中间也抽空留意码头,看前面的船只是否开始放出士兵。
第十五艘船在他面前经过时,小娃子已经数出了接近三百家丁,第一艘船搭好了跳板,上面的步兵踩着跳板登上台阶。
他口中有些发干,眼神在江面和码头来回转换。此时这支兵马全在江面,而其他马兵都跑了,小娃子觉得是个时机,他就是离码头最近的马兵,若是他能给八老爷带回确切的军情,升到管队是可期望的。
他现在只看到部分船队,每艘船上大概是二十至三十官兵,他现在需要的,是看到整个船队,数出大致数量,还有就是要看到将官旗帜。
东边码头出现了红色的短衣,那些官兵上岸就往小娃子的地方涌来,速度跑得飞快,是前面两船无甲的兵。原本听说江南兵马不及边军,目前看装备来说,不弱于边军,而且战意颇高,只是没有马而已。
小娃子手心中满是汗,又回头望北看了一眼,他不但要担心登陆的官兵,还要担心城里的官兵打开万峰门,届时把浦子口河上面的两座桥梁一堵,他就是瓮中之鳖。
随在寒冬之中,小娃子额头已经挂满汗珠,他闭眼稳了稳心神,再睁眼估算一下码头官兵的距离,他还能停留一会,眼神再往西侧江面继续看去,船队仍络绎不绝,他们间隔很大,最远的漕船只是江面上一个小黑点,更后面已看不清楚,数量可能是来不及数完了。
视线在船队中不断扫视,很快他看到其中一艘船上挂着一面与众不同的红旗。
“将官旗!”小娃子聚精会神的看向那里,红旗在江风中招展,有波纹不停在旗面上流动,上面似乎有六个字,小娃子不识字,不过他知道官兵认旗的旗杆和旗帜长度都有差别,他希望等近一点看清楚是多长的规格,那样就能知道对方是总兵还是副将。
东侧有嚎叫声,小娃子紧张的回头去看,那群登岸官军已在百步外,连武器都能看清。
“再看看。”小娃子忍住心中要离去的冲动,再往那挂旗的船上观察。
那红旗再一波动,小娃子突然眯着眼,他分明看到一个少有的自己识得的字。
去年八老爷过寿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挂着“庆”字,这个字有点复杂,但小娃子偏就记住这么一个,此时旗帜上似乎确实是这个字。
“庆……重庆来的?”小娃子一走神,那边突然崩崩两声。
一道黑影从眼前划过,小娃子猛地惊醒,顾不得再看那旗杆的长度,埋头一拉马头往东,乘着这点空闲,他再往认旗之后看,竟然看到甲板上还有马匹。
船运骑兵,这时小娃子做梦也没想过的,看起来这支官兵确实有些怪异,他数出的船只超过五十艘,现在又有了骑兵,这情报足够让八老爷夸奖他一番。
登岸的官兵已在五十步内,那群士兵凶恶的嘴脸都能看到,小娃子在马股上一鞭,策马向北边的银锭桥方向飞奔。
……
挂着安庆守备红旗的船头上,庞雨双手握持着望远镜,镜头中有一个孤独的流寇马兵,头上包着红色的头巾,身形有些瘦削,刚刚打马离开。陆战兵已经距离他很近,但几个弓手射出的箭没能命中。
远镜中的陆战兵不成队形,但气势如虹,庞雨是第一次现场看他们作战,对这支新队伍的表现很满意,看起来比陆营好斗,但战术和技巧确实有待提高。
庞雨将远镜转向浦子口,城池敌台林立气势雄伟,高大的中敌台巍峨伫立于浦子山顶,城墙上挂满悬链和灯笼,城楼上的官旗仍在,登陆地点安全。
码头上靠岸的漕船在吐出成群的士兵,红衣黑甲的兵将在码头上汇集后,在向西沿大道移动。
他有些庆幸自己选了稳妥的方案,经过八字沟渡口的时候他用远镜看了,那里的码头狭窄,又没有城池的掩护,不可能如此顺利。
浦子口渡码头宽广视线开阔,足够停泊此次所有船只,码头周边没有他处常见的芦苇丛,而是七百五十丈的条石防水堤坝,那里也可以用来临时集结人马。
直到此时,庞雨才完成了第一步,将兵力从安庆投送至江浦,下一步才是救援。
码头上停泊的漕船颜色仍有些混乱,但比当涂要好,士兵上岸也比当涂迅速,庞雨认为集结的时间缩短了许多。
坐船微微一抖靠在了岸边,庞雨在跳板前抓过庞丁低声道,“记住要接应少爷我。”
庞丁肯定的点点头,庞雨吸一口气走上跳板,水手在船棚上解开旗杆,亲兵队接过红旗,随着庞雨一起登上台阶。
浦子口城墙上欢声雷动,那些百姓中有识得字的,至少确定了来的是官兵,而且数量还不少。
先登岸的是姚动山的第一司,以及第二司一部。姚动山和王增禄都已经登岸。
庞雨来到姚动山跟前也没寒暄,直接对他问道,“部属都到了没有。”
“少了一个旗队,不过不妨事,第一司照样打。”
庞雨朝西北方向指指道,“流寇还没回过神,咱们往西推进。第一司即刻出发,控制银锭桥(注1)西侧桥头,带上锄头铲子,天黑前挖出扎营壕沟。”
……
注1:康熙《江浦县志》:银锭桥在县城东十五里,处于江浦和浦子口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