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蝇类鉴定
类别:
都市小说
作者:
志鸟村字数:3694更新时间:25/01/15 14:52:53
第九百六十三章 蝇类鉴定
“江队。所有的蝇类都在这里了。”
长阳市刑科技术中心的多名技术员,将一支支玻璃瓶放到黑色皮面的实验桌上,摆的比蜜饯店还要密集,还要整齐。
放眼看去,就见这些瓶子,既有装蝇卵的,也有装幼虫的,也有装蛹的,少数还有装成虫的。
这里面,成虫的数量是最少的,因为跑的快。剩下的各类蛆虫卵蛹,装的都非常多。
“数量不少。”江远满意的点头。
万宝明嘿嘿的笑两声,道:“江队,按照您的要求,尽可能多的收集这些昆虫。”
“恩,做的挺好。”江远又赞了一句,就算是将今天份的情商用完了,接着道:“咱们刑科中心,应该是没有专业的昆虫学专家的哈。”
万宝明一听就知道,这是褒奖的话说完了,忙道:“您知道的,咱们国内的昆虫识别和鉴定,一般都是由专业人员完成的。我们这边如果有需求的话,一般就是找长阳大学生物系的专家帮忙。咱们之前的鉴定报告,就是长阳大学生物系的李教授给做的,他名气还是蛮大的,也经常跟我们合作。”
“恩,我有看到鉴定报告,他是判断死于28到42天前。”江远点头。
尸块是在20天前发现的,相对于这个程度的腐败来说,28到42天前的判断,就算是比较不错的时间区间了。
“对。”万宝明点头,再有点迟疑,问:“您觉得有疑问吗?”
案发现场的办案人员,大部分都是不懂得昆虫学的,这么说其实还是有点激进的,其实就长阳市局的现状来说,说是案发现场的办案人员,没有一个人懂昆虫学也不为过。
这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昆虫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植物学只多不少。
就国内目前的学术现状来说,生物学本身就是顶级的卷王了。植物学昆虫学这种传统意义上的生物学,更可以说是冷门中的冷门,卷王中的卷王。
一名昆虫学的博士生毕业了,再历练上个三五年,其实也不敢说自己在昆虫学方面有什么建树,至于说鉴定昆虫的种属什么的……其实也未必擅长。
对昆虫学的专业人士来说,鉴定昆虫的种属或许简单,但实际上也没有那么简单。考虑到警方要求的准确率,敢拍着胸脯说“我能行”的昆虫学毕业生,就更稀罕了。
毕竟,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问题,如果是含混不清的,那就会有汗牛充栋的专家能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但如果是有真解和唯一解的,能给出答案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但就现在警局的待遇和需求来说,哪怕是汗牛充栋级的专家,他们也招不来。
生物系毕业的博士,就算愿意到警务系统来就职,他也宁愿去研究所这样的机构,哪怕是基层民警们向往的机关单位,他们也是不愿意去的。如果愿意去,考公的就业前景岂不是更好,何必到苦哈哈的一线来。
生物系博士生的底线就是养老鼠了,挖尸体刨坟的活,虽然也需要极高的专业知识,却是不需要研究能力的。
江远也只是确定一下长阳市局的状况,毕竟是省会里的刑科中心,不过,现在看来,博士生固然不再稀缺,也还没有普及到这个程度。
“判断的也没错,但这么长的时间,一线没办法操作的,对吧。”江远一句话,就说的旁边同行的刑警们连连点头。
学术归学术,但前后14天的时间区间,让一线警员取证就太难了。别的不说,取两个星期的监控视频就很难,看完更难。如果是有一个确定的监控视频也就算了,大撒网期间,看几十上百个监控视频,太容易漏掉了。
“那……咱们再找别的地方的昆虫学专家看看?”万宝明知道江远是懂法医植物学的,也知道他认识不少的植物学家,猜想江远是想通过个人关系,再找些人来看昆虫。
这里面自然是要有些开销的。请人家来工作几天的车马费不说,往返的交通和住宿费用总是要给补上的,若是大牌一点的专家,可能还要派人作陪,再请吃几顿好的。
所以,不是大案要案,警方也不会动辄邀请专家来帮忙的。再者,很多专家其实也是不愿意配合的。最起码,得是有一定级别的警局才有邀请的资格,这跟一线刑警,就又很难对齐颗粒度了。
江远自然更知道里面的复杂情况,摆摆手,道:“蝇类鉴定的话,我是可以鉴定的。我本来的意思是能找几个人,现成的懂点昆虫学的来帮个手,再远程邀请就算了,耗不起时间了。”
邀请专家来帮忙也得人家有档期,越是出名的专家,空闲的时间自然越少。尤其是外地的专家,说不得要等好几天的时间。
江远可没有几天的时间浪费,再等几天的话,尸体都要成泥了。
再者,他有LV6的蝇类鉴定,虽然不是全系的昆虫鉴定,但参考此前去世的密码学家,LV5的密码学就可以在学术界横着走,就这个案子来说,LV6的蝇类鉴定,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万宝明略略有点迟疑,想了想,道:“那我再请李教授这边……”
“不用了,来几个人帮帮手好了。”江远换了白大褂,当场撸开袖子,道:“咱们先把瓶子里的蝇类分一下,成虫的瓶子里,不是蝇类的,先转移到别的瓶子里去。把蝇类的相似的放一起。”
这是稍有经验的相关技术人员就能做的,江远自己坐到一边,就近取了一瓶幼虫混杂的瓶子,开始分类。
江远既然开始动起来了,刑科中心的技术员们自然也没有多话的。
万宝明也收起了疑问,卷起袖子,戴上手套,站到江远身边,准备帮忙,并看着江远将一只只蛆给排成队。
万宝明开始重新变的茫然:“您认得不同品种的蛆?”
江远被戳中笑点:“你不认识吗?”
万宝明也笑了:“这怎么看?”
“主要就是数数。”江远一边做事,一边讲道:“你比如这个,前气门6个孔状突,第八腹节长突在基部的分支单一的,这个就是夏厕蝇的3龄幼虫,这个前气门9个孔状突的……就是元厕蝇……”
江远扯着一只浑身长满了毛毛的,两端尖锐,有点像是拉长版可颂的蛆,说明给万宝明。
万宝明默默地低下了头:“我可能帮不上什么忙……”
第九百六十四 虫也不对劲
分辨三龄幼虫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这是幼虫迈向成虫的最后一步了,它的体型已经变的很大,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它的样子,接下来就可以化蛹为蝇了。
所以,有时候破茧羽化的不一定是蝴蝶,也可能是飞蛾,还可能是苍蝇。
万宝明在江远的指导下,很快就熟悉了几种常见的三龄幼虫。
生物学实践起来,学的就是非常快,学校里看书看图,总是记忆不清,什么第八第九腹节的,但如果见到真的,多见几次,多比较几次,脑子记得是非常快的。
就比如旱厕里最常见的蛆虫,长的圆筒筒的,又有点扁扁的,尾巴尖尖的,表面还有点透明的,微微带点黄色的蛆虫,它就是丽蝇科的大头金蝇,学名(chrysomyia megacephala Fabricius)。
大头金蝇也是最常见的嗜尸性的蝇类,特别是在旱厕多的地方,但凡出现尸体了,一定会有大头金蝇飞过去下蛋,从而成为法医的好帮手。
大头金蝇不仅帮得上法医的忙,它还对我国的中医药产业有帮助,中医以“五谷虫”入药,主治“健脾消积;清热除疳”。这里还要特别注意,如今的一些药材商还会用到其他蝇类的幼虫入药,盖因普通人不懂行,很容易就被以次充好。特别是在药品直接研磨的当下,碾碎的五谷虫,即使货不对板,也无处申诉了。
所以,真正用到“五谷虫”的时候,如果不能自己捕捉,又不想被欺瞒,就可以先到旱厕里观察学习。国内只有少数几个省份缺乏大头金蝇的分布,主要是黑吉两省,并青西新三省,其他地方都很容易找到。
对于这些地方的人来说,如果实在不懂得如何分辨的话,可以跟芭蕾舞者的小腿对比,形态模样基本雷同,说明世间的美丑确实是有相通之处的。
有万宝明帮忙,江远很快又开始筛取卵和蛹。
蝇类是一种完全变态——它从卵到幼虫,再从幼虫到蛹,再从蛹到成虫,每次都是完全变态发育,也就是彻底变成了另一种样子。
这就让蝇类的各个形态,都有了特别的样子,辨认起来……只能说是会者不难。
尽管如此,当江远开始给蝇类的卵分类的时候,万宝明还是瞪大了眼睛。
“你真的是看一眼就知道是谁下的蛋?”万宝明也是见过吃过的……或者换个说法,是跟昆虫学大佬们一起干过活的,他也没见过这样的。
正常的大佬,如果要搞这么细致的分类,分类到具体的品种的时候,其实也是要查工具书的,比如《中国动物志》、《中国经济昆虫志》、《中国常见蝇类检索表》等等。
这就好像搞文字的专家,也是需要《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的。
江远却不需要给万宝明解释太多,只笑笑道:“也不是看一眼就能看出来,有时候得多看几眼……”
牧志洋忍不住抬头看看江远:“江队,你看着苍蝇蛋的时候,就有点幽默了。”
江远笑了笑,头都没抬的道:“你再多戴个手套,帮我把这几个瓶子里的虫子虫卵的都清出来,摆到玻璃板上,我一会好辨认。”
牧志洋“哦”的一声,戴上手套,取过一个江远指定的瓶子,打开瓶塞,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臭味。
臭味嗖的一下就被头顶的换气设备给吸走了,只是让牧志洋吸了个饱。
现场勘察人员对这些昆虫的种类是不会细细分辨的,归根结底,就是一勺子舀出来,毒死了灌瓶子里带回来罢了。许多瓶子里除了虫子和虫卵什么的,不可避免的会带点尸水之类的。
当时在现场被更浓郁的味道给掩盖了还不觉得,回到实验室再闻,就会非常上头。
不长时间,黑色皮革的试验台上,就摆满了各类蛆虫的躯体,只有毫米大小的虫卵,也放在一次性的塑料培养皿中,一个个排列整齐。
牧志洋再陪着写标签,挨个往上贴。
除此以外,更多的是不属于蝇类的昆虫和昆虫的幼体和卵。
都是些琐碎的细活,但只有细细的做下来,才能轮到判断死亡时间的环节。
事实上,主要的工作都在于辨别卵、幼虫、蛹和成虫的种类上了,剩下的工作,理论上并不多,只要按部就班……
“这些虫子不对劲哦。”江远看着看着停手了。
“虫子不对劲?”万宝明一时间没意识到怎么回事。
江远“恩”的一声,再看着自己做的记录思考着。
一屋子的技术员听到两人对话,都下意识的停了下来。
很多操作都是有损操作,不着急的情况下,等等总没错。
江远自顾自的坐了下来,持笔研究了一下,再看看万宝明,道:“我现在看过来,感觉看到的不是一脉相承的蝇类,不是一组,也不是两组……”
通常来说,尸体出现以后,附近的蝇类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前来产卵,这个最快的速度,很多时候都是以秒来计时的。另外,蝇类的代系是相对比较清晰的,隔几天孵化,隔几天长大,不能说准确,但多少是有个谱的。
法医昆虫学就是根据昆虫的繁殖和生长来判断死亡时间的。
比如长到三龄虫要20天左右,那死者就是死了20天左右。如果死的更久的,还可以是第二代第三代的虫子,把时间叠加计算就好了。
这里面还有一个冷知识,蝇类的成虫一般脱茧而出,几个小时后就开始繁殖了。一点都不耽误功夫,也不耽误法医的时间计算。
不过……这批虫子给江远的感受,就不是那么清晰了。
万宝明问:“咱们发现的尸体是在第二现场,两个现场干扰了时间什么的?”
“干扰了肯定是干扰了,问题是,从目前的蝇类的状况来看……”江远说到这里,点了点记录本,道:“我的判断,咱们发现的现场,已经不是第二现场了,而是第三现场。”
“啊?”万宝明愣住了:“第三现场?尸块被移动了两次?为什么?”